科技与考古学已密不可分 还原古代世界真实样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月24日消息,从1940年代的放射性碳测定年代技术到1960年底的遥测技术,考古学家们一直都是未来主义技术的最早采用者。今天的考古学家们借助许多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操控着精密的设备和技术来更深入的了解那些古老的世界。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考古学家Heather Richards-Rissetto称:“考古学一直都是跨领域的学科,但是我认为现在科学和工程学之间的合作比之前增加了许多,而且考古学家也是受益者,新技术能帮助他们了解过去。”

 

  考古学家依靠技术获得了一些相当令人惊叹的发现。比如说,研究人员似乎正接近于在4500年历史的吉萨金字塔深处发现隐藏的内室,这多亏了一项扫描金字塔内亚原子粒子的全新扫描技术。

 

  其它的高科技考古学技术还包能探索水下古老城市的远洋机器人,再现古老时代日常生活的复杂数字技术,将布满尘埃的遗迹变成活生生虚拟社区的虚拟现实技术(VR),揭开印加人木乃伊生前患有何种疾病的蛋白分析技术以及揭开古老雕像真实色彩的成像技术等。

 

  数十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使用GPS和其它数据创建复杂的遗址二维结构图)。但是Richards-Rissetto和其它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将GIS系统与3D模型技术组合到一起,更详细的了解那些失落的世界。这种新方法让考古学家对洪都拉斯科潘的古老玛雅人遗址进行了精细的计算机模拟,借助VR系统你就能够在遗址中漫游和探索。

 

  创建这种交互式的虚拟世界必须要用到两种成像技术: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法。激光雷达系统的作用有点像声呐,只不过它是使用光获得空间信息。激光雷达系统安装在直升机或者小型飞机上,通过激光脉冲反射回设备的时间推断物体的距离。这项技术能够让考古学家快速绘制遗址地势图,它甚至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发现“失踪”的城市,比如说在洪都拉斯莫斯基蒂亚地区发现的白城。

 

  Richards-Rissetto称:“我们在那些通常我们并不了解的地方有了越来越多的发现。”此外空中和地面摄影也帮助考古学家获得了更多的细节。这些二维照片会组合形成三维图像,让研究人员创建古老结构和人工制品的高清模型。这些模型随后能够加入到虚拟现实系统中,这样就能为它添加纹理、色彩和阴影等特征。Richards-Rissetto就借助VR系统展现了公元5世纪到9世纪的玛雅文化顶峰时期,科潘会是什么样子。

 

  Richards-Rissetto称:“考古学与网络结合的非常好,它让我们能够借助以前无法用到的数据和技术发现问题。”如果有考古学家想要知道古代人能够看到什么,或许也会有考古学家想要了解他们会听到什么。Richards-Rissetto想要把声学分析带入到她的虚拟世界当中,让那些穿梭于虚拟世界的人们能够听到建筑物内传出的典礼声音。这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会让你意识到某种无法看到的东西。

 

  声学研究对于水下考古和地上考古同样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考古学家发现沉船和被掩埋的城市。数十年来声呐都一直被视作一种重要工具,但是最近的增强让它更加强大。现在它能够用于获取遥远物体的高清图像,过去声呐只能够探测遥远物体的位置。瑞典隆德大学的一位水下考古学家Brendan Foley称:“现在声呐系统能够让你获得大范围的高清图像。此外自主式水下机器人配置的声呐系统能够更高效的定位水下物体。将声呐与水下激光雷达和摄影结合起来,就能够让研究人员获得海底和沉船等物体的详细3D图。”

 

  轻便潜水设备的进步也让水下挖掘变得更加简单。借助传统的水下呼吸器,考古学家只能够在数十米深的水下考察几分钟时间。但是最近几年,一种再生式氧气系统能够让Foley和其它考古学家一次性在水下待上几个小时。

 

  最近Foley测试了一种新的水下考古学大发明——水下装甲,Foley把它称作“水下钢铁侠装”。这种全身式的装备让潜水员能够潜入到水下304米的深度并且能够坚持长达5小时时间。它能够提供正常气压的氧气,因此不需要潜水后进行降压。它的照明和推进器也让潜水者能够轻松游动。

 

  当然无论你使用什么样的潜水装置,水下人工制品的分析还是受到了限制。但是返回地面后,海洋考古学家有新的工具收集样本。Foley对于DNA提取和放大技术特别感兴趣,这些技术能够借助微小的DNA片段识别出生物学材料。借助这些技术,Foley正在研究从希腊希俄斯岛附近2400年前的沉船中打捞上来的陶瓷双耳瓶。这些技术正让考古学家们更深入的探索和了解人类祖先的真实生活。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