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的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
斗彩别名“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此番“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文物展”展出的故宫博物院所藏“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可谓斗彩中的精品、典范,扬州人也借此展得以一饱眼福。
斗彩始于明宣德,成熟于成化,其时斗彩是作为宫廷御用的精美细瓷专门烧制的,产量非常小,因此遗留至今的也就更少了。据明代《唐氏肆考》记载:“神宗尚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弥足珍贵。清康、雍、乾官窑都有仿烧成化斗彩,特别是雍正时期几可乱真。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化时期“叶无反侧”、“四季单衣”的缺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至今绝大部分都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内。
烧制斗彩瓷器,需要先用青料在瓷胎上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线,罩上透明釉,成为釉下青花,入炉焙烧,烧到一定程度取出,成为淡描青花器,冷却后再在青花勾线内填以色彩,成为釉上彩色,低温烘烧而成。因青花焙烧时间长,而粉彩焙烧时间短,斗彩是故意将青花焙烧时间一分为二,这样画面不仅轮廓鲜明,而且粉彩是后来堆加上去,画面自然突起,有了立体感。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热烈而又不失清新之感。由于两次焙烧,火候很难把握,稍有不慎,器皿就变形报废,所以斗彩比粉彩少,尺寸大的就更少。
这件“清雍正斗彩龙凤纹折沿盘”盘体硕大,口径44.5cm、足径22.5cm、高9.5cm,在斗彩瓷器中,近半米的大盘十分难得,且此盘可贵在于盘内画。由此可见,其应为案头观赏器,而非实用品。如此大件烧后丝毫未变形,中规中矩,且历经兵燹战乱能保存完好,无任何微小的裂痕,可谓罕见。
该斗彩盘的图案性强,具有斗彩画面繁复细腻的特点,色阶多、色彩柔和且过度效果明显,立体感强。画面分三圈,圈圈之间用双蓝线隔开。外圈折沿为圆环,平整,宽3.12cm,其中7组为黄、橙、紫、粉红、淡绿五色祥云图案,但每组色彩位置却不断变化,无一雷同。两组之间则填充9组三色祥云,颠倒排列,每组也富变化,或为黄、紫、粉红,或为淡绿、黄、橙,或为橙、紫、粉红,倒是不拘泥,率性而为。
外圈是以图案的整饬取胜,那么中圈则以文字寄语吉祥为特色。中圈的圆环呈弧形,宽为9.1cm,以如意卷叶草为底,烘托8组并连的橙红菊与淡青菊,有趣的是花心是团寿字,一蓝一红,直接挑明象征寓意。
内圈23.4cm,是整圆,这是核心图案—龙凤图案。龙是青龙,凤是彩凤,较之以往龙凤图案,特别浪漫:一是将龙画成飞龙,青色为身,红色为翅,再以红色勾廓,真正是龙飞凤舞;二是龙、凤本是皇帝与帝后的象征,传统画法,应为龙凤头对应,表现君临宇内,且龙主凤辅,但此盘却是龙凤首尾衔接,形成追逐状,且龙凤顾盼,又脉脉含情,这种照应打破了一般龙凤呈祥的规整严肃,增加了动感,有了世俗的活泼;三是龙凤之间均为祥云,中为火珠,使冷色调与暖色调有机调和。图案美、装饰美、象征美相辅相成。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