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朱屺瞻之艺术:丹青华彩融中西
朱屺瞻绘画作品以山水为多,兼有花卉,他说:“画山水,意味毕竟胜过画花卉,它更可使人身心接近自然之大处,大千的变化,就盎然生意上说,两者原不二。我爱颜色,从山川的万千色调上,可得到无穷的美的素材。”其整体艺术风格苍劲雄健、气势滂沱,用笔老辣厚重、粗犷酣畅,用色则奇丽绚烂、纵恣多彩。充分体现了雄浑、沉着、劲健这最高美学境界。他以百炼成钢的生辣笔墨,大刀阔斧地在水墨画领域探索着,时以印象派强烈色彩与大写意线条或泼墨相结合。如此次敬华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的山水画《千山青翠》、《落日溶金》等,其辉煌灿烂程度,令人过目难忘。
屺老的山水画不只是对风景的临摹,有很多经典之作都是能反映时代特色的写真,寄予了他心中对祖国人民的一份诚挚之情。
例如出版於《大道存真——几年朱屺瞻先生120周年诞辰》的《公社建立》创作於1958年,这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其时的神州大地处处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一片昂扬斗志。在这一高潮中,以表现建设的山水画正是当时的代表之作,虽然画中并无辛苦劳作的劳动人民,但是人民群众所显示的蓬勃热情清晰地记录其中。画面构图新颖,颇具时代风格,有别於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形式,截取岸滩江面的局部景致平铺展开画面,清新淡雅,简远天真。岸滩沙渚蜿蜒连绵,浓淡深浅变化丰富,层次分明,色彩明净清亮。近处的江水以湿笔淡墨勾勒晕染出波光粼粼的效果,与水草、坡岸、帆船、树木在表现手法上和谐统一,相互呼应;而远处的江水则浩淼广袤,水天一色,尽显空灵幽静之意境。整幅画面笔墨苍浑老辣,线条劲拔遒劲,设色沉稳清新,风格隽秀典雅,不失为画家中晚年成熟期的一幅精品。
朱屺瞻的画内容上多为描写大千世界的万物生机,但仔细品读无不呈现自我的心灵抒发。他将中国文人自古强调的“气、力、势”奉为自己的艺术准则,以“厚、朴、拙”的 方式去表达画面意境。他的画作整体而观,构图简洁,造型概括,用笔简练。就像创作於1964年的《半农半读图》,作者六十年代的画风,俞剑华先生有过概述:“朱老的画,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笔力坚挺、墨彩淋漓、布局新颖、设色古澹。”说他的山水:“笔墨极古、格局极新、气势及壮、韵味极厚。”朱屺瞻曾在井冈山地区做过大量写生,但是在他的笔下并没有奇峰陡崖,险山峭壁,他重点着墨於描绘平坡近景,一脉无峰矮山倾斜逶迤,将近景一分为二,左边溪流蜿蜒,层林尽染,一群年轻人或休息或耕作散布其间,俨然一副“盛世无饥馁”的惬意安然,右边几间校舍隐於山中,依稀看到学生在进行丰富的课余活动。远山则是缓坡起伏,写意带过。他用方块体积式铺叠的技巧表现山色丰腴、景华物美的内蕴。没有繁皴复染,甚至几无传统皴法,这种平易朴实的作画方式却充满着气势与力量,是文人画中少有的沉雄浑朴的力量之美。在色彩的处理上借鉴了西画的技法,运用强烈色彩的对比,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树林,身着蓝色服装的学生,远山含黛,都使得画面更有层次和鲜活之意。同时其传统运笔之法仍然十分到位,在施色施墨中,亦处处见笔。就如其自己所言“烘染不可平涂,要见淡墨笔痕。”整幅画作於平淡之中尽显华彩丰茂,墨色丰腴。
屺老以他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对艺术进行着百折不回的孜孜追求,笔下的瓜果菜蔬、花草鱼虫、春山夏雨、秋叶冬雪无不饱含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至纯至美。作为当代绘画艺术大师之一的朱屺瞻,因为他有强烈的兼容意识,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於一身,而使自己在当代绘画领域中找到了最佳方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