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苦存头陀造像》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山水、人物、花鸟均擅,工笔、写意、泼墨兼长,“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独具大千风貌,被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其画风虽数度改变,难能可贵的是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尤其富于书卷气的高士题材,是其画作中终生不弃的,这一点也是他人格理想的一种追求。此幅《苦存头陀造像》在人物画技法方面取法明清波臣派之笔意。人物着力刻画其头部,脸部烘染丰富,呈现出明暗立体之感。人物面部和服饰略施淡赭,衣褶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锋正势圆,精谨秀润,在飘逸流利中蕴涵着轻重、疾迟的微妙变化。衣纹内侧均用淡赭复勾,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画中的古松盘曲斜出,以细笔写出,松针细密尖利,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突出了松下高士超逸的气节。
“苦存头陀”为张大千早年出家时的师父。“头陀”出自梵语,原意为抖擞浣洗烦恼,佛教僧侣所修的苦行,后世也用以指行脚乞食的僧人。1920年二十一岁的张大千从日本回到上海,因痛失未婚妻,萌生遁入空门之意,入松江的禅定寺修行。“大千”是他的法号,他原名张正权,“大千”之名是他在禅定寺出家时,住持逸琳法师为他取的法号。虽然3个多月后他就还了俗,但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此画尤为可贵之处在于另外一位大师范曾的补璧。右侧范曾补绘的书童立于松下竹丛中,手捧古籍,目视前方的苦存头陀。从此幅《苦存头陀造像》可以看到两代艺术大师跨越时空的相交,弥足珍贵。
作为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张大千的作品在拍卖市场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一直是各方藏家竞拍的焦点。而当代大师范曾的补璧使得此画更为难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