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崇光《耄耋图》赏析
陈崇光(1838-1896年),原名炤,字崇光,后改字若木、栎生,号纯道人,清江苏扬州人。初为雕花工,后为虞蟾弟子。二十岁前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随虞蟾同在天京(今南京)绘制壁画。太平天国失败后回扬州,从洪福祥至各地画土地庙。曾客寓皖中蒯氏家,多见宋元名家真迹,力追古人,画艺锐进。工花鸟、人物、草虫、山水,尤长双钩花卉,为当时扬州大家。光绪十三年(1887年),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来到扬州向郑珊学山水,从陈崇光学花鸟。他对陈崇光极其推崇,誉其“沉雄浑厚”、“画双色花卉最著名”。海上巨擘吴昌硕誉其“笔法古严,妙意从草篆中流出”,是扬州画派的重要画家之一。今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耄耋图》,就是其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作品。
《耄耋图》,纵69厘米,横34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上写花猫、蝴蝶、秋葵、野菊。在中国花鸟画中,常可看见猫戏蝴蝶这类题材,这就是著名的《耄耋图》。“耄”和“耋”都是对老年人的特称,“耄”指九十岁、“耋”为八十岁,“耄耋”泛指老年。中国人崇尚长寿,又有着尊重老人的优良传统,因此在中国画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祝寿而作,猫和蝴蝶就是题材之一。此图以猫和蝴蝶为主,辅之秋葵、野菊,组成一幅充满浓郁诗情的画图。图上之秋葵亭亭玉立,略向右斜,枝叶扶疏中绽开着一朵朵素净妍芳的花冠。一只蝴蝶似为秋葵所吸引,正轻盈地飞向盛开的花朵。此时,一只花猫正蹲伏於秋葵下,它黑首、黑尾、白身,双目炯炯,蓄势待发,正密切关注着周围的动静。此图以写意法画猫,所画之猫毛皮蓬松,憨态可掬,给人以毛茸茸的质感。猫的身形只用了几笔水墨细线便勾写成形,头脸爪和身尾以水墨润擦,白色则用留白的方法,只有双眼润擦些鹅黄,使猫的眼睛陡然增添了光辉,笔意松快而生动传神。此图以工笔重彩法写蝶,所写蝴蝶,细笔红彩,水墨勾筋,羽翅透明,须足生动,把整个画面点缀得鲜活有韵。以没骨法写秋葵野菊,所写秋葵野菊,笔墨酣畅,设色典雅,花叶招展,婀娜多姿。以奔放之笔写野草,所写野草,虽草草而成,却苍劲遒放,天趣横溢,足见功力深湛。落款为“壬辰仲春望日,若木陈崇光。”此“壬辰”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时作者已55岁,正是艺术上最成熟的时期。但此时作者已身患狂病,生活上正处于穷困潦倒的地步。史载他“衣敝衣,履敝履,发长如囚,尘垢满爪……所偕皆穷士,时集于烟寮酒肆间,不知其为谁也。”故画风老辣,笔力苍劲。下钤“陈崇光”白文印,“若木”朱文印。
此图左下角钤有“颂西审定真迹”审定章,说明此图曾经“罗振镛”审定和收藏。据考,罗振镛,字颂西,颜其居曰廓其有容之室。原籍浙江上虞,后因其先人长期在淮为官。继祖母方氏于淮安购房置业,遂为家焉。清咸丰初年,罗振镛出生于江苏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著名甲骨文和金石学者罗振玉即是其三弟。平生精鉴赏,喜收藏,爱好书画和文物,曾录家藏名画为《名画编目》、《画录识余》、《画话》,收入《四部总录艺术编》,一生辗转于淮安、扬州和上海等地,是一位有深厚造诣的书画家和书画收藏家,《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有其小传。因此,此图是一幅流传有序的作品,故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