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宁府的城隍庙规模巨大
2017-09-07 12:07:00 作者:朱睿哲 来源:金陵晚报 已浏览次
作者:朱睿哲
城隍庙是古时候供奉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的,古代大多数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南京也不例外,旧时建过都城隍庙、府城隍庙等,其中有的等级、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城隍庙,有的还在南京人的世俗生活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遗憾的是如今它们都已踪迹全无了。
国都城隍被封为王
城隍起初是指城墙和护城的壕沟,后来被虚幻为城池的保护神。将奉祀城隍神列入典制始于南朝齐梁时期,当时有一些城市出现城隍庙,祭祀守城爱民的城隍神。唐朝时祭祀城隍神开始普遍,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都写过祭城隍的诗文,如张九龄的《祭洪州城隍文》,杜牧的《祭黄州城隍文》。据南京地方志记载,唐哀帝天祐二年(905),在今南京汉中门、水西门之间的罗廊巷口一带,曾经建有一座“古城隍庙”。清末陈作霖的《运渎桥道小志》中还提到过它。
明太祖开国后,对城隍祭祀作了一番整饬,将城隍神的地位抬升得极高,并首次把祭祀城隍纳入国家祭祀体系。洪武二年(1369)春,朱元璋大封京都(南京)和天下城隍神,京都、开封府、临濠府等几个城市的城隍被封为王,各有具体封号。京都城隍神叫“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管辖全国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其他各地城隍神享有的等级品秩,依其所在地方的行政等级而定。
朱元璋大封天下城隍是承袭自宋代的做法,未过多久他又改变了主意,颁旨将各处城隍的封爵革去,统称为“城隍之神”。
朱元璋还把城隍庙和政府衙署并列为管理阴阳两界的系统,并规定“各府、州、县城隍庙宇俱如其公廨,设公座、笔砚如其守令”。意思是各地城隍庙的规模大小、厅堂布置、几案摆设等,均应以现世官衙机构为摹本。他还要求:“凡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谒神与誓,意在阴阳表里,以安下民。”
有人认为朱元璋如此“抬举”城隍神与他的出身有关,实际上作为一个精明的统治者,他是在借势发力。由于城隍神在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了阴间总管,地方冥界的一切鬼神均由其负责监察,被人们赋予了越来越大的神力。朱元璋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因此搬出城隍神帮助他治理天下,督察官吏,震慑民众。他说:“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可以说朱元璋把祭祀城隍制度化,正式纳入国家祀典,是另有用心的,并不只是为了规范礼仪制度。
江宁府城隍庙规模巨大
明代南京不但有都城隍庙,还有一座规模巨大的府城隍庙。据邓旭《康熙江宁府志》记载,它是万历十六年(1588)由应天府府尹姚思仁所建,位于西锦绣坊的府治前。府城隍庙坐南面北,与府署隔街相望,规模、建置也与之相当。入清后,应天府城隍庙改称为江宁府城隍庙。
清咸丰时太平军占据南京,排斥儒释道奉祀的神灵,焚烧庙宇,捣毁神像,江宁府城隍庙与“古城隍庙”、都城隍庙均遭厄难。
同治三年(1864),清政府击溃太平军,恢复了对江宁的统治。为尽快重塑对城隍的信仰,临时把城南金沙井处的一座太平天国官衙改建成江宁府城隍庙。同治十二年(1873)又在府西街重建江宁府城隍庙,次年十二月竣工。
新建成的府城隍庙深殿重阁,规模宏伟。据《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其主要建筑有正庙、行宫、殿宇、官厅等69间,戏台1座,走廊、穿堂46间,店房并附厢房6间。殿中塑有四大金刚、十大阎罗、黑白无常等雕像,面目狰狞可怖,令人不寒而栗。殿内还设置了刀山、火海、油锅、炮烙等刑具,威慑人们不要为非作歹,否则死后将会落得下油锅、遭炮烙的下场。城隍庙内还有以楹联、匾额等方式呈现的劝诫人们弃恶从善的教谕。
南京的城隍庙在1949年后几经拆毁,规模日渐缩小,至20世纪90年代终于被全部拆除。其旧址在今南京城南府西街43号,此处现已只剩原庙内的两棵银杏树挺立在居民楼间,虽阅尽人间风雨,仍枝繁叶茂。
城隍庙融入世俗生活
较之其他庙宇,城隍庙与市井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江宁府城隍庙在南京民间影响很大,南京人围绕它开展的祭祀、商贸、文娱等活动丰富多彩。
宋代以后民间多把一些英雄人物、正人直臣尊奉为城隍神,对其仰如日月,敬若神明。明清时南京的城隍神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每年清明日、七月望、十月朔,人们都要抬着城隍神出巡,叫出会视察。其象征意义是请城隍神视察城池,监察人间善恶,实际上也是向人们宣扬神灵的威严,唤起人们的敬畏之心。出会那天,人们把城隍塑像从庙里请出来,由几十名壮汉抬着,穿行在大街小巷,后面跟着长长的队伍。鸣锣开道的,抬刀持棒的,还愿许愿的,游艺杂耍的,整个队伍浩浩荡荡,绵延一两条街,场面极其壮观。
城隍神虽然威严,但也很亲民,对经历太多苦难、安分守己的广大百姓来说,他们不仅不害怕城隍神,还把它视作平等幸福的化身。因此他们遭逢生死、病灾、冤屈等时,都会去向城隍神祈求、许愿。
旧时民间依托城隍庙而开展的商品贸易、文化娱乐等活动极其热闹。尤其是逢年过节,庙宇前摊铺相连,人声鼎沸。若遇庙会,大殿西墙外的戏台还有文艺演出。浓郁的商业氛围,生动的节目表演,使祭祀城隍的仪式变成了全民狂欢,也增添了城隍神的亲民色彩。融入世俗生活的城隍庙,其应有的庄严肃穆的氛围被市井生活的气息融化了。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