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面对制约行业升级的种种因素 中国画廊如何升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者按】自上世纪90年代,有代理当代艺术家的国内画廊诞生开始,二十多年来中国画廊业由零星的几个画廊到北上广及各地形成上千家的画廊及成立行业协会,画廊行业为中国文化挖掘艺术家;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当代文化;推出文化创意产品;从现实工作中培养了艺术品行业人才;那么,中国当代画廊行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现状如何?雅昌艺术网将对国内多家画廊进行大型话题调研,以期呈现目前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的一级市场业态。自1997年就创办了北京第一家代理制画廊的行业“老炮”林松,对艺术品业态的变化,有着近20年的观察和实战经验。那么,他如何看待画廊行业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从国家对行业的政策扶持、税收等方面有哪些建议?雅昌艺术网就这些话题和林松展开对话。

 

  【画廊现状系列之一】娟子:画廊在提供一种生活方式

 

  【画廊现状系列之二】杨肖蓉:标准化+个性化=专业化

 

  对话者:世纪翰墨画廊创始人、北京画廊协会监事 林松

 

  雅昌艺术网:裴刚

 

  |早期本土画廊的代理制

 

  雅昌艺术网:上世纪90年代除了红门画廊、四合院画廊,您是最早在北京开当代画廊的业内“老炮”了,是怎样一路走来的?

 

  林松:我1997年在北京古玩城先创办的世纪翰墨画廊,2000年搬到了三里屯,非典结束以后,2004年搬到798艺术区,在798艺术区的时间最长,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从2014年到现在,空间已经关闭了,但事还在做,一直没有中断,只是没以画廊的形式来干。

 

  雅昌艺术网:这些年还在参与北京画廊协会的事务。

 

  林松:第一届北京画廊协会程昕东是会长,我是副会长之一,第二届夏季风是会长,我是监事。

 

  雅昌艺术网:近些年新的画廊创业者也逐渐越来越年轻。

 

  林松:我觉得这是好事,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开始做画廊的时候,画廊签约代理协议都是我编的,还有伍劲大家一起,我们是本土画廊最早做代理的。

 

  雅昌艺术网:当初编画廊代理协议,是要做成可以大家都能公开共享的文件?

 

  林松:对,当时我和伍劲最早签约的艺术家是夏俊娜,拟了一个协议,后来很多协议都是以这个为蓝本。其他画廊也跟我们要,我们也都挺开放的,觉得是好事,同行越多越好,所以都给他们去参考。特别是到798以后,2004年到2006年以后,画廊开始越来越多,那个时候很多协议都是从我们这儿拿,再根据自身情况修改。

 

  |中国有消费文化的普遍需求了

 

  雅昌艺术网:最近这两年和您开始做画廊的时候比较,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愿意为文化消费付出了。

 

  林松:这两三年消费文化艺术的习惯开始有了。从故宫看展、上海蓬皮杜的展览也有很多人排队,盈利最好的是K11的莫奈展,票房说是3000万,还有草间弥生上海美术馆也很成功。包括像北京,艺术北京以前艺术博览会送票都不见得去,或者都是业内人去,现在100块钱排队买,这个消费需求有了。

 

  近期中国统计有4800个各种博物馆,但是很缺展览,不能光展古董。楼里的内容或者是展览,需要很多的人才去运营,不能光看外观。国家号召文化作为支柱产业,要产业转型,文化消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复兴,靠什么?复兴文化才有向心力,还是靠文化的积累和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好多房地产转型,文化小镇,不管是旅游还是各种特色的文创,现在不仅产业升级,消费业升级,大形态是这样的。对大背景来讲到这个时候了,或者开始要补课或者是要加大建设,这都是好的背景。

 

  雅昌艺术网:艺术品市场里边真正对艺术品消费起到重要作用应该是一级市场,像国外的重要画廊是能推动艺术家进入重要展览和美术馆机构的。艺术品消费需求迅猛的增长,是不是起到倒逼一级市场需要产业升级,从您的经验看有什么样的差异?

 

  林松:环境背景改变非常大,你刚才说的特别对,因为这是国家成长的需求,也是在倒逼一级市场,虽然说画廊也在补课。前些年中国是拍卖独大的,绝对了引领了市场的导向,中国是倒着来的,一级市场很弱。国外一级市场有两百多年历史了,一级市场里边很难得稀缺性的东西进行拍卖,进入到二级市场,再给予肯定,对一级市场的价格产生作用。

 

  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二级市场,90年代到现在也就是20多年的时间,快速地追,一定要找最行之有效,最有轰动效应的就是拍卖,市场一下带动起来。现在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比较成熟或者垄断的时代。主要是市场的前三名,后面是中小公司很难了。在这个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空以后需要补。包括我把画廊空间关掉也有这个考虑,我们是当代艺术市场快速成长的获益者。但以后不能老是以这种方式,中国现在也没有一个从本土成长起来而又具有世界品牌的画廊。

 

  中国的好艺术家,在被国外大画廊代理后价格上涨5-10倍,我们认为他们应该进入全球的市场系统里面去。就像年轻一代的王光乐、贾蔼力等,进入世界顶级大画廊、一线画廊再提升,能想象到未来的空间有多大。所以国内画廊面临一个问题,国内同行都非常努力,也非常有理想,但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是说多少钱的问题,是再提升到一个怎样的台阶上。我们可能在国内有影响力,在北京有影响力,世界上没有影响力,不可能在纽约办个展览,去欧洲哪儿给你办个展览,征服那个市场是不大可能的,你也不在那个体系里边,所以目前必须依靠外国画廊的力量,但又不能过分依赖外国画廊体系,而丧失掉独立性和自我价值判断。

 

  |中国画廊升级迫在眼前

 

  雅昌艺术网:在市场的混沌期,画廊如何升级?升级要先弄清楚原来毛病在哪儿、问题在哪儿,这个系统里面大家都很清楚要想改变整个大的系统不太可能,比如评价体系的准确;批评系统的健康;还有完整的美术馆系统;包括基金会;国家对文化基金会的扶持;非盈利机构;这一套体系有了以后,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正常的关系。首先是一级市场,因为一级市场选拔进入市场的艺术家,一级市场肯定是先要搞准自己升级的目标,升级的方法,包括现在的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从哪里入手改变现在这种状态。怎么去匹配未来的市场趋势?

 

  林松:对。中国现在为什么说画廊在补整个市场的课,画廊也会有区分。一方面,画廊自身要重新梳理,因为这是基础,画廊是整个艺术市场的基石。首先,跟艺术家的关系角度,互相不是急功近利的关系。背景也不是一起炒特别贵,一起卖,一起跑的背景,所以要找到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并不是因为钱在一起,可能因为共同的理想、爱好或者是方向比较认同,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画廊的基础稳固以后,会有个体的口味。每个画廊不一样,不可能都是政治波普,都是装置,都是影像,都是国际化。而可能像专卖店一样会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你想找什么就找他,他就卖那样的东西。最重要的信誉有了,因为遵循商业规则是双方的,后边才能相对长远。能够互相走的更远,能够有这样的特质,或者是特点显现出来,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家的心态不会那么着急了。

 

  从画廊角度上讲也会按步就班地做,可能并不看一时的好和坏,就是按照这个去走,他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跟世界会建立连接和合作。这里边慢慢会分,一类画廊,会变成消费类的画廊,不卖贵的,就是卖消费品的,也是原创。艺术家心态也没要当大师,我就有一些原创的好看的作品,艺术家把心态调整好。这样的画廊和这样的艺术家,就去以平静的心态面对,能够生活得很好,画廊也过的不错,艺术家也过的不错。别非得卖好几十万、好几百万。就卖三、五万以下的,有数量,作品尺幅也不大,能进到中产阶级消费者当中,这也是补原来市场消费的这条路,是有益的尝试。

 

  还有一类,奔着专业的、顶尖体系去的,说白了还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判断。当市场到达某个阶段的时候,画廊也乐于见到国外画廊跟艺术家的合作,对画廊和艺术家都是好事,没有人阻挡你别去,也不可能阻挡,也会有这样的逻辑,让专业的选手和专业画廊体系也有他的道路。包括对画廊从业人员,本土的画廊一定要跟外部有所连接,互通有无,不然进不了全球的体系。因为面临竞争,国外画廊已经跑中国来了,同样面临一个优秀艺术家的时候,艺术家会选择国外画廊,这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这种竞争挑战,使中国画廊升级迫在眼前了。

 

  |制约中国画廊行业升级的因素

 

  雅昌艺术网:在中国画廊行业升级的紧迫同时,但中国画廊行业升级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林松:除了美国的核心商业地段外,国外大部分地区开画廊的成本比中国低,这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国外物价的水平,房屋成本真的比中国便宜。还有很重要一点是国外对文化艺术的确很支持,我特意让朋友和艺术家去柏林去看,在柏林相对繁华的街道上,你可能租一个一百、两百平米的底商,比798便宜多了,只有1/2或1/3的价钱,比如798是100万,那儿就是30万到50万。为什么?只要说你是开画廊的,他就不会按这个商业价钱给你,你做的是对文化有贡献,是需要支持的机构,虽然是商业的,但是会给你一个很低的价钱。

 

  包括对艺术家的税收,有艺术家的身份可以向政府申请,如果房子是300万,艺术家可能不到一半,1/3到一半的价钱租给你。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国外政府对文化的支持力度和税收政策是很具体的到位的,艺术家也不会发财,但也不会饿死,政府会提供很多的支持,包括开画廊。当然超级画廊该纳税就纳税,尤其是一开始阶段的时候政府的支持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对专门的艺术家居住区、工作区都非常便宜,也不用交税。甚至还有一些商品卖给艺术家都是很便宜的。我们现在对文化支持力度比以前大多了,但是没有细化、具体到那种程度,这个跟国外比是欠缺的。

 

  画廊,从一开始就规范,这种规范不能说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严格意义上中国画廊都得死,按照国家税收一算画廊都是赔钱的。

 

  雅昌艺术网:以您的经验,在中国开一家画廊需要交哪些税?

 

  林松:营业税以前正常是6-8%,现在如果申请好的话不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有的可能会少点儿,平均是5点几到6,这个是死的。关键是个人所得税,理论上讲应该为画家代扣代缴,但是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20%-40%,假设画卖了50万,如果跟画家是对半,还得打折,画家不一定让你,可能必须要25万,画廊可能卖40万,打折很正常,只有15万的利润,你说我挣15万块钱,如果以40万交20%的税要交到8万块钱,剩7万了,画廊还要交营业税,如果开发票的话还要交5-6%,因为没有抵扣,按40%交剩3万多块钱了。另外,还有各项其他费用,按照严格的合理税收制度缴税,画廊卖一张画要赔20%,卖一张画不但挣不到钱还要倒贴20%-30%。所以这个行业怎么能发展呢?

 

  |可资借鉴的经验

 

  雅昌艺术网: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林松: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拍卖公司是挣佣金的,我们也主张交个税,代扣代缴,以行业协会的名义不管挣和赔,有可能100万买,卖了80万赔了,但硬性规定,只要交易就交3%。拍卖公司那么大的经营规模只是交佣金的税收。为什么大家愿意去拍卖公司买卖东西,因为公开化和透明化,不管挣赔就交这个税,佣金10%,保险1%,税3%,不是按照成交额几十亿来交。其实画廊也应该是这样,只要是画廊也一刀切,我相信画家、画廊都愿意交税,画廊属于小微企业需要扶持,统一3%的税,个税也3%,合起来6%,这样既有助于行业发展,也有助于国家税收政策。

 

  为什么国外大企业,那么多财团都买艺术品,是为了合理避税。比如,一个上市公司赚一亿,也得交很多的税,但买艺术品了,就变成固定成本,又抵了所得税。因为,鼓励了另外一个产业、行业的发展,而画廊、拍卖公司交他的税,这家公司合理避了一部分税,还支持文化事业,投资了,进入公司固定成本、收藏里边去。另外,一家国外企业当年10万块钱买的画,现在画值100万能抵100万的税,随着增长,倒逼这些企业必须去买艺术品,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买了以后他回馈社会,捐赠也抵税。

 

  为什么那么多人给美术馆、博物馆捐赠艺术品?摩根史丹利的主席就是MOMA的主席,摩根史丹利的总裁是MOMA的主席,每年要买艺术品,捐赠给非营利机构,名利双收。所以良性循环,你有能力,你对社会做的贡献,我应该给你这样的待遇,所以就是合理避税,这样就健全了,才会有大体量的收藏和大体量的美术馆。

 

  而中国都是以个人一己之力,龙美术馆以己之力开四个美术馆,都是个体行为,在目前的财税制度下,是非常令人尊敬的。鼓励有财富阶层建美术馆,合理避税、抵税,才能让整个艺术品市场发展起来,不是简单补贴的问题。还有一个是这些大的财团、上市公司正在加大对文化艺术的投入和支持,虽还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趋势已经看到了。刚才说的市场会倒逼,如果是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建立中国自己的体制。

 

  说到底艺术市场最后还是资本的发言权大,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艺术的终极价值跟市场的终极价值或者是资本的价值判断是不矛盾的。毕加索、梵高、莫奈是世界大师就应该卖很贵贵的价钱,因为经过时间的考验和检验了。大财团要做这样的收藏和投资,不管是出于情结还是是投资,还是为了合理避税,还是为了名利双收,做了企业的美术馆,回馈社会、回馈人民,对文化有贡献,对艺术家有贡献,对整个行业有贡献,就应该给以相应的待遇。有了这样一个正常的循环,批评家和策展人就不再进入商业展览活动,而进入非营利的美术馆机构,评价体系和批评体系就会相对客观和准确。

 

  基金会很多也是为了避税才做的,资本量也很大,就会促进生态链的建立,健康的体系、标准建立了,市场波动性就会小。国外的孩子们从小看博物馆、画廊,对艺术品都有个人的判断力,因为有这些标准和体系在那儿放着,耳濡目染,从小就建立起来的认识能力。而中国的这个系统和标准还很不完善,所以观众或者是想参与的人也搞不清楚,主要是商业逻辑和整个评价体系和风险体系的建立,必须从一点一滴的环境开始,这些都可以参考国外已经成熟的机制。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