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织金彩瓷
本期鉴定者: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
读者:现附上18世纪广彩大碗的图片,大碗直径为24英寸左右,品相完美。希望专家能帮忙鉴定。
鉴定:从图片看,这件广彩是晚清时期的器物。有的收藏者可能对这件藏品怀有疑问,认为其并不具备广彩独有的“面相”——大红大金。其实,晚清时期正值广彩的创新期,其时烧制的广彩面貌与传统广彩有很大区别,最大特点就是不使用传统广彩必用的“西红”(即玫瑰红,与江西景博华德镇的胭脂红相似但薄而匀),而使用“干大红”(似矾红但较浅而鲜),且红色并没有大面积使用,而仅用于点缀花朵。其余部分使用的绿色、浅蓝色和浅紫色则使得器物的画面色彩丰富而典雅。
这件器物的直径有24英寸,即60cm左右,尺寸较大,品相不错,不过工艺较为普通,画工带有晚清广彩的韵味。参考市场行情,这件大碗的价格应该为30万元——50万元之间。
鉴宝
问答说明:本栏目鉴定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集雅斋等。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linlin@gzdaily.com进行咨询,务必选用高度清晰照片。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文/图记者林琳、郭晓昊
一套广彩人物纹杯碟无底价拍卖,广彩人物纹大盆估价5000——8000元,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纹双螭耳瓶估价8000——10000元……在本周末华艺国际更名后第一场小拍上,6件广彩以不超过10000元的估价亮相,引起市场关注。虽然瓷器板块近年价格飞涨,广彩行情却一直不温不火,反而成为部分广东收藏者主攻的新对象。
广彩转型不成功又回到“老路子”
“没有一个艺术品种一直流传下来却一成不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广广彩的曾波强说,与其他瓷器品种一样,广彩也经历了几次变化,每个时期各有特点:康熙至雍正年间是广彩的初创期,基本确立了其面貌;乾隆年间是广彩的成熟期,广彩的创烧空前繁荣;嘉庆道光年间是广彩的转型期,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转型期也可以称为‘实验期’。”收藏广彩多年的赵先生认为,工艺美术的创作一方面顺应了社会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也引领了不同时期审美需求的转变,而广彩的转型正体现了艺术的引领作用。曾波强认为,广彩转型的诱因源于市场的发展:“在一段时间的‘流行’后,商家们需要开拓广彩的销售路子,因此必然要创新。”据了解,当时创新的品种主要有两种,除了读者收藏的这种典雅风格器物外,另一种的边饰使用传统广彩描法,而主题采用墨彩。这两种风格明显有别于艳丽的传统广彩,且工艺更为细腻精巧。
然而,这种转变显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在道光之后,广彩又回复到“老路子”上来,进入发展的稳定延续期。
市场流通的广彩未代表其真正水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创新时期烧制的广彩相对数量较少,市场价格也因此比传统风格的略高,特别是读者收藏的大碗,尺寸达到60cm左右,属于广彩中的大器,市面上难得一见。据了解,这种大碗多留存在欧洲市场中,尺寸不一,完整器型较少。这与大碗尺寸大,难以烧制、易变形和难以保存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瓷器板块的水涨船高,近年广彩的价格也有所上涨,但与其他品类相比涨势格外“温吞”。尽管如此,收藏者们对其保值增值的前景却更为乐观:“以前广彩只能算是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外国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关注广彩,现在广彩在国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了。” 2006年本报曾在《广彩收藏:墙内开花墙外香》中指出,“广彩与其同时代的其他瓷器相比,市场价格要低上四至五分之一。”纵观近年的拍卖会,广彩的身影频频出现,虽然未能像其他品种一样动辄拍出天价,但价格也呈现逐渐上涨的势头。以广彩大碗为例,2007年北京瀚海就以31.36万元成交一件直径为41.7cm的广彩开光人物花卉纹大碗,2010年12月华艺国际(原广州嘉德)以22.4万元拍出一件广彩洋人归航图大碗,直径仅为29.5cm.
然而,无论是广州市场还是北京市场,出现在拍卖会上的广彩估价并不算高,多为数千元至2万元之间。“真正好的东西要不在收藏家手里,要不还在海外市场。”赵先生透露,目前市场流通的广彩大多数算不上好东西,不能代表广彩的真正水平。
收藏者愿出高价购买完好“本地宝”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的走高吸引了大批精美的广彩器件从欧洲市场回流。近日,几个奔走于欧洲市场的广州买家刚刚“淘”回一件直径为58cm的广彩大碗,开价60万元。据悉,由于该件大碗工艺精美,已经有买家有意购买。
“这种回流的大碗并不少。”曾波强说,特别是很多广州藏家认为广彩是广州本土的传统艺术,价格又被低估,非常乐意寻找这种“本地宝”。不过,在国外拍卖市场中出现的广彩大碗大多数并不完好,多有小瑕疵。这令广彩的“发烧友”们更愿意出高价购买完好的广彩器物。
除了大器型外,有织金的广彩也为收藏者所追捧。运用织金技术的广彩在当时就已经属于较为贵重的外销商品了,目前市场价格更是不菲。织金是广彩瓷器最高技术的代名词,主要流行于雍正至嘉庆初年间,嘉庆初年以后,市面上几乎再无织金现身。
相关链接
清广彩精品存世量极少
广彩,即广州彩瓷,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即利用各种颜色和金边在白瓷器上进行勾、描、填,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是广州独具特色的彩瓷品种。广彩出现于明末清初,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外贸货”。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想要从陶瓷工艺闻名于世的中国订制瓷器,而广州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并且有一班能工巧匠,所以王公贵族们把订单、设计图案送到广州,再由广州本地的工匠为他们制作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因此不少广彩的图案都有“洋气”。
据悉,这个阶段制作的广彩多流存在欧洲国家的王宫和博物馆中,只有小部分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而国内的清代广彩存量不大,且少有精品,大部分存在部分博物馆和收藏家手中,广州的几大博物馆、文物总店均有收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