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紫砂鼓腹提梁壶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早期的紫砂壶以提梁壶居多,因为早期紫砂壶并非用来泡茶,而是煮水用具。有了提梁,无论架于火上煮水,还是坐在炉上煮水,提取拿放都很方便。宜兴羊角山宋代窑址出土有紫砂提梁壶残件,南京博物馆所藏目前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紫砂壶也是提梁壶。相传明代的紫砂四大家之一赵良最擅长制作紫砂提梁壶,然而实物难觅其踪。也或者,有实物而未落款,因此人们难以确定是赵良所作。晚明以后,紫砂壶直接用来泡茶了,但是提梁却没有消失,直至今日,提梁壶被作为紫砂传统造型保存下来。

 

  图中所示即是一件紫砂提梁壶,此壶通高13.4厘米,平嵌盖、扁圆钮、三弯流,其壶身造型如鼓,盖与底皆平,壶腹饱满,壶肩处有一圈类于鼓钉的装饰,以白泥堆塑而成。提梁浑圆,在壶上方形成半个圆拱,流畅而有气势。从体量看,此壶是泡茶用壶;从质地看,此壶泥色深紫,砂质明显,夹有点点黄色颗粒,即俗称的“桂花砂”,壶体触手质感强烈;从工艺看,提梁根部与壶身相接处、壶流与壶身相接处,都可见竹刀刮抹痕迹。壶的内部泥片相接十分明显,壶流处为独孔。此壶形制十分独特,难得一见。尤其提梁造型神韵别致,乾隆年间邵旭茂大提梁壶隐隐有其遗风。

 

  在壶的底部,有一方形印款“邵允思制”。宜兴邵家壶历史悠久,自明至今,历代皆出名师,尤以明代万历邵文金、文银兄弟及邵盖,清乾隆邵元祥、邵旭茂,以及嘉道年间的邵大亨为著名。此壶的作者邵允思,亦是明代制壶高手。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