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千山云起赏析
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这是石涛的创作精神,亦是以石涛为师的傅抱石先生的创作精神。石涛言:“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傅抱石深得其髓,作画落墨沉着,笔力润健,胸中丘壑,了然于大小尺幅间,别有一番为山川写照的激越之情。
此幅《千山云起》为傅抱石1964年所作,画面以左右、远近和浓淡的对比方式展开,具有盈盈小尺幅言之不尽的张力。右侧近山呈阶梯式上扬,山体树木郁郁葱葱,亭台屋宇林立山间,游人三三两两徜徉于美景中;远处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伴着山脉延伸至无尽的远方。傅抱石惯于先将大结构以大气磅礴之势倾泻于画纸,然后再细致收拾,小心着墨,并以具有点睛效果的色彩加以点缀,效果非凡。
画面左侧篆书题款的下方有一朱文小圆印“傅”,为傅抱石常用印;右下角表明创作年代的朱文长方印“甲辰所作”巧妙填补了画面的“空白”,与左上方的题款成呼应之势。在傅抱石1964年创作的作品中,常常将这两方印章配合使用,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井冈山》《乾坤赤》、黄君璧“白云堂”收藏的《观瀑图》、日本藏家收藏的《梅溪泛舟》、198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的《抚琴观瀑》等。此件《千山云起》为荣宝斋(微博)珍藏,并编入《傅抱石百年诞辰特供邮品》册。
傅抱石学古而不泥古,在其作品中,既能见到元四家对他的影响,特别是黄鹤山樵苍苍莽莽的山,破笔的点,以及石涛的水墨淋漓;亦能见到他对中国绘画的变革与创新。一代大师之美誉,当之无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