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馆长:携手留存两岸伤痛历史
由多幅照片组成的照片墙上,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的大照片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照片下方的玻璃柜里,放置着一块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的砖头。这不是在江苏南京,而是台湾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里的馆藏资料。
“慰安妇的问题不止在台湾。”台湾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馆长康淑华2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两岸共同的伤痛历史。
当天下午,一场由台湾高中生参加的慰安妇议题分享会在台北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举行,十多位台湾中学生在历史教科书之外,一起分享他们对慰安妇议题的认知。
带着无比屈辱的记忆,走过残缺、痛苦不堪的一生,“慰安妇们正在岁月中凋零”。康淑华说,我们有必要把这段历史保存下来,传递给下一代让他们知道。
为保存历史,康淑华所在的“妇女救援社会福利事业基金会”筹划成立纪念馆,历经12年的周折,才在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找到现址。
尽管康淑华有意在馆内设置更多有关大陆慰安妇的史料,但目前馆内所呈与大陆慰安妇相关的史料确实不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慰安妇的遭遇认知是很有限的。”康淑华说。她希望大陆慰安妇相关的影片能够到台湾来放映,希望有机会带台湾学生到大陆,跟大陆的学生一起交流,共同认知慰安妇被蹂躏的历史。
康淑华一直在努力推动与大陆慰安妇议题的交流。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多有联络,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馆长苏智良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大陆已经有4座慰安妇纪念馆,我们是台湾的第一座,很希望未来馆与馆之间有更多交流。”
来自台北中山女子高级中学的女生王厚筌表示,此前在台湾教科书中读到的慰安妇历史很少,此次交流让她了解到,慰安妇是亚洲很多受日本侵害过的国家和地区的伤痛,希望未来能够到大陆,寻访慰安妇的故事。“广东地区那个时候建立有慰安所,我想去寻访受害者。”王厚筌说道。
康淑华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桂林市荔浦县有个叫韦绍兰的奶奶,被日军蹂躏后怀孕,还生下了儿子。她的儿子在孤独的世界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如今年逾花甲仍独身一人。“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她。”康淑华说。
据史料显示,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约40万女性沦为“慰安妇”,其中包括约20万中国大陆女性和2000余位台湾妇女。
在纪念馆的后院,有一个树状的钢构雕塑,这是阿嬷家的生命树。“每个阿嬷都曾经是一位少女,她们怀抱梦想,后来梦想泯灭在日军的暴行中。”康淑华说,我们邀请更多的人,来浇灌爱与和平。
在到达后院之前,观众要经过十多米长的照片墙,那里有穿着洁白婚纱开怀大笑的阿嬷,也有站在媒体前揭露日本罪行的阿嬷,相片上的她们,有些已经凋零,有的还在坚持,要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赔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