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张铁路百年老桥被拆 被拆时未获官方文物认定

被拆的京张铁路南沙河大桥,北桥头立着拆桥的牌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拆的京张铁路南沙河大桥,北桥头立着拆桥的牌子

 

拆之前的南沙河大桥 资料图片提供:王嵬-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拆之前的南沙河大桥 资料图片提供:王嵬

 

  近日,王嵬正忙于推广新书《我的京张铁路》,而让他心生悲凉的是,新书印出来没几天,书中记述的“京张铁路南沙河桥”即被拆除。

 

  清末1906年建成的南沙河铁路桥,已有111年历史,但并无官方认定的文物身份。我国自主修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又失去了一处历史见证。

 

  发现111岁清末铁路桥被拆

 

  拍摄记录京张铁路10余年,铁路文化学者王嵬最大的感受是“和时间赛跑”,因为沿线的历史遗存,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今年6月,王嵬的新书《我的京张铁路》出版发行,这本书走在了文物部门前面,相当于为京张铁路进行了一次全线文物普查。其中有4页,记录下南沙河铁路桥的历史变迁。让王嵬惋惜的是,新书上市没几天,这座由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设计的铁路桥即被拆除。

 

  1905年5月14日,詹天佑在日记中写到:“为跨越南沙河,需6孔跨度60英尺的桥梁……”施工前,南沙河大桥调整了设计方案,桥南部为五孔上承式钢板桥梁,每孔长10米;北部为一孔矮钢桁梁桥,长36.6米。1906年,南沙河铁路桥建成,位于京张铁路32km+545m处,北距沙河站1km,南北走向横跨南沙河。今年6月,历经111年的南沙河大桥被拆除。

 

  走访五座老桥墩 现仅存一座

 

  京藏高速南沙河桥,车辆川流不息,很少有人注意到,高速路以西约400米,一座百余年历史的铁路桥走到了生命尽头。

 

  南沙河散发出的臭味让人不愿大口呼吸,与北岸的楼盘罗兰香谷形成鲜明反差,南沙河铁路桥遗址就位于楼盘的东南侧。

 

  近百米长的大桥被拆除后,只剩三座桥墩矗立在河道上。在大桥南北两侧,有铁皮挡板合围起的施工区,挡板上印有中铁六局字样,但已经看不到工人。北桥头立有一块提示牌——桥拆除危险禁止通过。老桥东侧是一座80年代修建的铁路桥,列车由此通行。

 

  王嵬的考证大致勾勒出南沙河桥的历史变迁,1906年大桥建成之初,设5座水泥桥墩,北部为一孔矮钢桁梁桥。

 

  上世纪60年代,通车初期的钢梁更换为混凝土桥梁,北部的矮钢桁梁桥被平分成三孔,建造了两座新桥墩,1906年修造的5座老桥墩延续使用。2016年12月,老桥停止使用,半年后即被拆除。

 

  大桥被拆后,1906年建造的5座老桥墩仅存1座。4座古老的桥墩,被碎成建筑垃圾,堆积在河道上。

 

  回应拆处为建京张高铁 原地将建新桥

 

  现场的一块揭示牌上,显示中国中铁六局新建京张铁路二标项目部一分部字样,并留有施工负责人电话。

 

  《法制晚报》记者致电一位刘姓男负责人。他介绍说,南沙河铁路桥是6月份用破碎锤进行拆除的,但由于赶上汛期,并未彻底完成拆除,他之前听说过大桥是詹天佑主持修造的,但没有人提出保留。拆除老桥是为了京张高铁,未来将在原地建造一座新桥。

 

  调查未获官方文物认定 没获整体保护

 

  《法制晚报》记者查阅《北京文物地图集》以及昌平区文化委员会网站的文物列表,均未收录南沙河铁路桥。昌平文委网站中有公布,京张铁路南口至八达岭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该区段并未包括南沙河桥。

 

  王嵬介绍说,对于京张铁路来说,南沙河铁路桥是独一无二的,遗存下来的五座老桥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比课本上的京张铁路更直观、更真实。京张铁路是我国自主修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为线性工业文化遗产,但尚未获得整体保护,像西直门站是市级文保单位,南口站是区级文保单位,清华园、清河站系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最低级别文物),还有很多老站房、老车库、老水塔等配套建筑,和南沙河铁路桥一样,未能获得官方的文物认定,随时可能被拆除。

 

  据王嵬统计,京张铁路的历史遗存正逐年减少。南沙河铁路桥被拆,京张铁路的历史遗存又减少一处。

 

  链接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