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百骏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吃牦牛奶长大的我喜欢牛,但更是格外的喜欢马,马的英俊、帅气、奔放是任何动物都无法比拟的。牛是阴柔的,马是阳刚的;牛一世勤劳,马天生勇敢;勤劳勇敢是我们民族的品格。奇怪的是,汉语中牛与马两个字儿和在一起却造不成一个好词儿。

 

  在美术作品中我对马的喜爱变本加厉。我曾在霍去病的墓前徘徊,那尊两千年前的石马让我回想大漠的风霜;我也曾在残缺不全的昭陵六骏浮雕前徜徉,仿佛我也和这一群“堪可托生死”的伙伴一起征战沙场;我接触最为频繁的关于马的艺术品当是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我的作业本封面上印着它,我的水彩颜色盒子上印着它,就连我的开水瓶外壳上印的也是它。直到有一天,《百骏图》竟然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百骏图》长卷洋洋洒洒,塑造了一大群或站或卧、或翻滚嬉戏、或交斗觅食的马儿,它们聚散不一,自由、舒闲。画作中的马儿还有人物、山水、草木,无不精致写实,比例结构的精准和对光的运用所表现出的立体感,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西学功底;而勾线、皴染又都是传统的中国手法。这幅形象逼真、构图繁杂、色彩浓丽的长卷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画家给予我们足够的空间,它不是一览无余,而是令人产生无边的遐想。看到这幅画,我就仿佛回到了在怒放着格桑花的金银滩草原策马扬鞭的美好时光。

 

  这幅画的作者,郎世宁,一个来自米兰的传教士,一个康雍乾三世的宫廷画家,一个用艺术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的伟大的文化使者。

 

  于是,我中止了原有的专业的学习、放弃了大洋彼岸的诱惑,追寻郎世宁的遗迹来到意大利,来到这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国度。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