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鹰石图》
作为一位现代山水花鸟画大师和杰出的美术教育家,潘天寿先生对自然之美尤为崇拜。他拜大自然为师,以博大的宇宙精神,永恒的禅学意味,俱臻妙境,使花鸟画达到至高的审美境地和哲学的境界,创作了许多佳作,成为缔造自然美的艺术大师。
潘天寿先生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布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聚含着天地人文之大道,这是他作品含金量的所在。
潘天寿先生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多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形成强大的艺术磁场,具有摄人魂魄的能量。潘天寿的画往往以大笔墨线为主,雄健刚直,凝练老辣,极具骨力。黄宾虹先生称他“笔力扛鼎”。潘先生喜欢画巨大的磐石,往往顶天立地,硕大突兀,充满整个画面。
此幅《鹰石图》,就是潘先生的不朽之作。此画尽显潘先生“体块组合”之精髓,鹰是神来之笔,石是平中求险,整幅画的构图是很绝妙的。巨石方长起棱角,视平线贴近地面,石头的千钧重量和坚硬的质地艺术地表现出来,潘先生巧妙地运用“变实为虚”的方法,只用粗笔纯墨画出石的轮廓,线条中显出凝练沉健,铁画金钩,笔力雄健。石面不皴不擦,唯取其形,将体块转换成了框架,让人对岩石的厚重感一目了然。巨石上方雄踞之鹰,苍老披纷,嘴爪坚硬如铁,居高临下,转侧睥睨,雄视远方。石上绘的最常见的山花野卉,用色多变自然,特别是巨石下侧一簇小花,与巨石形成鲜明对照,阳刚与柔美,硕大与弱小,互为映衬,各显奇妙。左上角威风凛凛之鹰,也与右下角柔美小花形成巧妙呼应,艺术大师往往能化平凡为神奇。潘先生无愧是这样的慧心妙手者。
潘天寿先生的绘画创作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艺术风格,以沉雄奇崛、苍古高华为特点,讲究骨力、构图、用笔,专注于对美的传达,对美的开拓。潘先生画、书、印、诗俱佳,单独的任何一项均可名家,而他的画作往往四美并臻,则更为可贵。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潘先生指墨画的造诣。指墨画以指头代笔,用指头运笔自然比用笔困难,自古以来以指墨画名世的只有清初的高其佩,而天寿先生创作指墨画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硬朗挺健,雄奇峭拔,有一种傲骨抖擞、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又方圆兼绝,不失壮美与秀气。其成就远过古人,尤其是先生晚年,特别喜欢作指墨画,而且往往都是巨幅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潘天寿先生的画是不屈的意志与刚健的力量的化身,是在“强其骨”的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艺术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貌。他留下的画作不多,一旦出现,均成为藏家和机构竞相争夺的珍品。在今天,能够收藏到一幅潘先生的精品佳作,对收藏者来说可谓幸运之至。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