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多景楼诗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上海博物馆里,米芾(公元1051—1108年)的书法作品《多景楼诗册》(局部,见下图),引人注目。

 

  这位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米芾是北宋后期一位集古出新的大书家,也是唯一通擅真、行、草、隶、篆五体的书家,其中,行书是他最为杰出的同时也是数量最多的创作。中国书画史上不乏狷介之士,“米颠”的名声似乎最大。人们对米芾的这一戏称,由其好洁成癖、拜石为兄及“冠服效唐人”等佯狂之举而得。

 

  米芾和黄庭坚都是苏轼弟子。也许是受乃师的影响,除了追摹颜鲁公一体外,米芾同时也学在用笔上显见劲健爽畅特征的王献之、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书作,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米芾的用笔之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振迅”,即蕴含动荡、摇曳和痛快峻急之意。苏东坡也激赏这位学生的书法创作是“风樯阵马,痛快淋漓,当与‘钟、王’并行……”

 

  米芾传世书迹不少,但大字作品却稀罕,仅存《吴江舟中诗》、《虹县帖》、《研山铭》及《多景楼诗册》。《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晚期作品,与他30来岁时创作的《吴江舟中诗》比较,明显用笔老辣、厚重,间架欹侧中见稳健,极为豪放,笔力雄伟。面对《多景楼诗册》,可以想象出米芾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气魄。他自称“刷字”的运笔方式在此册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许多笔画的起笔呈现散开的锋毫。一些竖笔、撇笔因运行急速而留出飞白。整幅作品气势豪迈,跌宕的笔画间蕴涵着巨大的张力。

 

  《多景楼诗册》由11开册页组成,每页纸本纵31.2厘米、横53.1厘米,共写有41行字,每行有的为二三字,有的则只有一字,充分显示了米芾大字行书的磅礴气魄。《多景楼诗册》原为长卷,在宋时已被人装裱成册,明清时期为不少收藏家递藏,是流传有序的书法巨迹。

 

  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背倚北固,北临大江,气势雄伟。始建于宋,今已毁。北固山“江山之胜,烟云显晦,萃于目前”。宋代文人墨客多于其地游览,题诗作文,歌吟胜景,多景楼尤为登临之最。苏轼曾作《采桑子》词称其为“天下之殊景”,并刻石留念。米芾的《多景楼诗册》即是在此地游览时为甘露寺禅师而作。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