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灯皮影齐"出海" 海关助力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关

  昨天,嘉兴内河国际集装箱港区的海关查验平台上,宫灯、皮影、绢扇、蓝印花布等特色工艺品摆满了整个平台,活生生就是一场民间文化艺术“小型展览”,嘉兴海关工作人员正忙碌地办理着最后的手续。很快,这些嘉兴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漂洋过海到台湾基隆,参加9月举办的第十一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嘉兴文化周活动。

  作为浙江省对台文化工作的重要品牌,台湾·浙江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0年,“这不但是嘉兴文化在该文化节的首次亮相,也是我们嘉兴市文化馆第一次在台湾举办展览。”嘉兴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俞理婷说,“但是我们对于通关真的是没什么经验,还好有海关关员耐心指导,从前期沟通到后期通关走得都特别顺利。”

  据了解,这次到台湾参加展览的展品共计226件,涉及竹刻、灯彩、麦秆画、丝绸、剪纸等21个品类,数量众多、品类繁杂。为了保障展品快速通关,嘉兴海关针对性地制定了通关方案,一个月前便开始就具体通关流程与嘉兴市文化馆进行沟通。“不同于长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文化馆对海关的通关流程并不了解,也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跟文化馆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用好海关政策。”嘉兴海关监控查验科工作人员叶旭琪介绍,“此外,为了能让通关更快更顺利,我们尽量将一些工作前置,比如展品的归类审核,在两周前就已经完成了。”

  近年来,随着嘉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嘉兴已经逐渐成为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展会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展会的有序开展,嘉兴海关通过提前介入、专人对接等方式积极为这些文化展品打造绿色通关通道,帮助嘉兴传统文化成果更快、更便捷地“走出去”。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