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尊山东出土的“蝉冠菩萨像” 诠释羽化成仙的传奇
2017-08-22 10:28:41 来源:新锐大众移动端 已浏览次
在山东省博物馆,有这样一尊历尽了千回百转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珍贵的镇馆之宝——东魏蝉冠菩萨像。
蝉冠菩萨像出土于滨州市博兴县著名的龙华寺遗址,通高120.5厘米,是山东博物馆于2008年1月收藏的佛教文物珍品。

菩萨像外形精美,头后有巨大圆形头光,戴高冠,嘴角微翘,面含笑意;上身穿袒右衣,双肩覆搭披帛,帛带于胸前打结后分向两侧,下垂至小腿侧再向上折,最后各自绕两手肘下垂,两肘外侧下垂的帛带已残缺;下身穿着长裙,裙袂处分布密集皱褶。菩萨身躯修长,衣服稍薄而贴体,衣褶密而不厚,整个形体已显轻灵之意,而无北魏时期厚重之感,是一尊典型的东魏时期作品。

菩萨身上装饰品十分华丽,两肩各立一圆形饰件,胸前悬挂两层项链,链下坠一宝珠;繁缛的璎珞自两肩下垂,于腹部交叉后分向两侧,再折向身后,腹前交叉处装饰一颗硕大的宝珠。最为引人注意的是菩萨宝冠正中装饰的蝉纹,“蝉冠菩萨像”也由此得名,至今在山东境内已发现两例蝉冠菩萨石像。这种佛教蝉冠,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因此弥足珍贵。

因冠上有蝉纹装饰,故称蝉冠。蝉冠最早为汉代时侍从官所佩戴,侍从官经常陪伴在皇帝的左右,为皇帝的顾问,可以出入宫廷,后来地位逐渐提高。有的甚至代表皇帝与朝臣论政,权力盖过宰相。后代常常以“蝉冠”比喻显贵、高官。

但蝉冠装饰在菩萨像上又是何意呢?这还得从蝉的生理和人类赋予蝉的喻意说起。蝉的幼虫长期蛰居地下,若干年后出土、脱壳、升树、高鸣。蝉的生命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象征着生命的复活和事物的循环。早期道教更是以“蝉蜕”来比喻人类羽化成仙,蝉也成为仙界的灵物、不死的象征。中国早期佛教接受了本土民间神仙思想和道教观念,常常把佛和菩萨视为神仙。因此,菩萨冠上装饰蝉纹也就不奇怪了,这也是佛教造像中国化的一个例证。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