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仇英《赤壁赋图》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给人们讲述了丰富多彩的故事。著名的赤壁之战确立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人们塑造了周瑜、诸葛亮等一大 批智勇英雄,他们弹指间灰飞烟灭的气概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骚客吟诵称颂,同时也成为抱才怀德之士追仿的偶像,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少年得志,然而因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屡屡遭贬,先后被贬官到杭州、湖州,境遇不佳,仕途不畅。作为诗人的苏轼常常通过 诗词歌赋来抒发情怀。天圣六年(1028年)的七月,当他再次被贬官到黄州的时候,来到长江边的赤壁矶,面对滔滔长江水,历经政治打击的他怀古伤今,感怀 当年赤壁一战英雄豪杰,品味人生,写下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赋一词。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处处散发出孤 寂悲凉的情感,读后给人以一种清冷逼人的感觉,文词中虽然透露出他在极度失意时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也表现了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苏轼处理人生荣辱沉浮的 方式得到了一代又一代后继者的赞同和崇敬。
人生无常本是正常,苏轼能把郁闷困苦化成锦绣文章,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久颂不衰的文化母题,许多人感叹并在其诗文上再创诗文、书画,寻求与逝去的苏轼在心灵上的共鸣。
辽宁省博物馆藏《赤壁赋图》卷(见图)就是明代著名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佳作。作品一反仇英常见作品工整谨严、华丽繁密的画风,以清雅的色彩,淡 淡的笔触,描绘出空濛的景致,画面中心以东坡与友人泛舟江上、饮茶聊天为主景,配以远山近壁。整幅作品充溢着辽阔静谧的气氛,恰当地表现了赋文中“纵一苇 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意境。画家利用虚实关系处理画面,构图再现原作意境的能力可谓高超卓绝,可与历史上任何绘画大师的《赤壁赋图》相比肩。熟悉东坡 词赋的人都可以发现仇氏的这幅《赤壁赋图》的总体气氛倾向与苏轼词赋并非完全吻合。苏轼的孤冷和豪放被仇英换成闲雅适意,这也正是仇英画艺独创的所在。不 同的生活阅历造就了不同心绪和审美理想,赤壁故事引发了仇英的创作激情。历史和文化就是这样不断激励人们的创作灵感,文化母题的力量正是在传承过程中丰富 了我们的传统,旷达平静的人生态度也正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仇英与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并列,同属明代“吴门四家”。与其他三家相比,仇英虽不善诗文,也缺少深厚的书法功力,但是他的画甚至比唐伯虎的作品更受欢迎,原因就在于仇英的画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并且还开创了青绿山水的新典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