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有“款”或“传”作品需谨慎对待

  在书画拍卖市场中,“(款)”或“(传)”的出现极其普遍,特别常见于古代书画部分。如拍卖行在拍卖图录中标明一件拍品“《寿而康图》吴昌硕(款)”,其中的“(款)”字即是拍卖行说明该件作品的落款为吴昌硕,但自己没有把握或者有所质疑,以此阐明自己的鉴定观点并引起买家的注意。

  “(传)”与“(款)”大致相同,只不过该件书画作品可能没有落款,而前人曾留下认为该件作品为某人手笔的观点,如北京保利春拍上一件“《秋芦群雁图》赵士雷(传)”,使用“(传)”字的原因就是因为题签上有“宋赵士雷秋芦群雁图”字样,拍卖行因此作出谨慎提示。

  (款)中捡漏机会微乎其微

  带“款”或“传”的书画中偶有佳品。一名广东收藏者曾在上海某拍卖行中看到一件写明“广露”的金笺扇面,发现其实是广东名家邝露的佳品,结果以低价捡到大漏;另一名收藏者表示自己曾在市场中发现一件落款为文征明的书法扇面,对方深信是后仿而仅标价9000元,这名收藏者因此也获得了一次捡漏的好机会。

  不少拍卖会拍品动辄过千件,导致拍卖行无暇仔细鉴定清楚,容易走眼;或者拍卖行虽然已经把关,但由于水平问题放过了“肥羊”的机会也是时有发生。

  不过,虽然要认真关注带“(款)”或“(传)”的作品,但也要小心谨慎,因为这种捡漏机会微乎其微。入门新手不要轻易碰触有“(款)”或“(传)”的作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