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碑窠石图》
北宋李成《读碑窠石图》,轴,绢本,墨色,纵126.3cm,横104.9cm.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那年冬天,清冷的一个傍晚,我在淄博鲁山的山间闲逛,朋友们都下山了,四周清寂无声。不远处,一丛野生的老树,兀立在巨大的山石间,一群鸟儿,栖满了枝桠,像一树灰褐色的叶子。大概是我走近的脚步声搅扰了它们,群鸟呼啦啦遽然飞起,一种突兀的、荒寒的、寂然的感觉腾空掠过,我有了瞬间的恍惚:仿佛不是走在已改建成风景区的山岭,而是置身于千年前,清旷寒野上,一人一骑,一块古碑,几棵落光了叶子的老树。
这是李成《读碑窠石图》画中的景物,时间,在1000年前的北宋。地点,与眼前仿佛。
李成(公元919年—967年),字咸熙,长安人,其祖上为唐代皇室,唐末五代时为避战乱,其祖父携全家寓居山东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一带),世称李营丘。他好文学,性情旷磊有大志。画山水,北宋初即推为第一。他是在鲁中平原丘陵间长大的,生活中看到的景物多为平远铺排,因此,他的画作,虽然师出“荆关”,却没有荆浩、关仝的大山堂堂、重重叠叠。他的画作,题材多为平远寒林、雪景峰峦、水石幽涧,运笔尖劲,用墨淡润,表现幽深、清润、远阔的意境,莫不曲尽其妙。而在有关李成的记述中,一般是说他以读书修业为主,并不专门绘事,也许,正是因为他读书多、境界高,所以,他“林木清旷,气韵萧疏”的画境就无人可及。
这样的画面,在古代可不多见,没有理由的就崇拜上了这位北宋朝的老乡。
喜欢李营丘,就是从《读碑窠石图》开始的,这幅画,画面并不繁复,但意境深邃,带给观者无限的想象。你看吧,一位旅人骑在驴背上,一位侍者侍立在侧,俱是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似乎已经走了很远的路。在一座风蚀斑驳的高大石碑前,他停下来,仰头看碑,细细研读碑文记载的历史。石碑的周围,野生着几株苍劲的古树,这些树木,已经在岁月里掉光了所有的叶子,只用钢针铁锥一样的枝桠,无言地弹响风霜。树下的窠石圆浑起伏,杂生的荆棘乱草一派萧疏之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