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叠盘曲——“九叠篆”皇宋通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九叠篆是一种特殊的篆书形式,又名上方大篆、尚方大篆。作为印文专用于官方印信、玺章、关防之中,“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故沙孟海曾言:“名曰九叠篆者,以九为数之终,言其多也。”九叠篆滥觞于唐代,北宋初期得到大力发展,《宋史·舆服志六》记载:“乾德三年,太祖(赵匡胤)诏重铸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印。先是,旧印五代所铸,篆刻非工。及得蜀中铸印官祝温柔,自言其祖思言,唐礼部铸印官,世习缪篆,即《汉书·艺文志》所谓‘屈曲缠绕,以模印章’者也。思言随僖宗如蜀,子孙遂为蜀人。自是,台、省、寺、监及开封府、兴元尹印,悉令温柔重改铸焉。”

 

  九叠篆在宋代不仅在印文书法中广泛使用,其甚至影响到货币,皇宋通宝就是其中之一,可以称得上宋代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在历代钱币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如图1所示,是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九叠篆”皇宋通宝。该钱直径2.4厘米,重3.9克,青铜质,属小平钱,十字直读皇宋通宝四字,钱币文字清晰,在复叠中盘曲,寄郭寄穿中方折有力,铸造技术十分精湛。“皇宋通宝”是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始铸的非年号钱。皇宋通宝因鼓铸时间长,传世较多,钱文分真书和篆书两种;但以九叠篆书体为钱文的皇宋钱,传世和出土均极罕见,是不可多得的珍稀钱币。在中国钱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枚“九叠篆”皇宋通宝钱(图2、3),直径2.53厘米,钱重4.7克。泉界一般认为九叠篆皇宋通宝不是流通货币,应属试铸样钱或开炉钱性质。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为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早年历封庆国公、寿春郡王、升王,官中书令。 天禧二年(1018),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皇太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刘氏病逝,才开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赵祯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改善政局,但因守旧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其庙号“仁宗”亦当之无愧。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历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故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

 

  一般认为九叠篆起源于道教秘符文字,即云篆文,新近发掘的汉晋时期墓葬就发现带有明显道教符印的墓砖。云篆文较为难认,笔画多叠,一眼望去,篇都是云缠雾绕。它以变形为特征,其法有增笔、减笔、变换部件等,同时大量使用叠笔。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作为官方印信的使用,至辽、金、元、明、清、民国历朝承袭经久不衰。伴随着九叠篆的使用,压胜钱也开始出现以九叠篆书体为创作手法装饰,但存世量依旧较小,它不仅是书法变革的历史产物,也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