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托林寺白殿壁画建成高精度数字档案

  两幅高约4米的大型西藏托林寺白殿壁画日前现身苏州唐仲英基金会的展厅,壁画气势恢宏、色彩浓烈,画中尊者和佛母所着服饰的花纹、佩戴的珠宝和手持的法器线条精美,纤毫毕现。

  这是浙江大学数字化考古团队根据高精度数字档案复制的托林寺白殿壁画局部。得益于浙江大学和阿里地区文化局、札达县文物局联合组建考古团队进行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观众们第一次能够在千里之外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这颗藏地文化明珠。

  “壁画呈现的是目前保存的真实面貌,色彩还原度达到95%以上。”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李志荣说,数字化采集获取了传统摄影方法无法取得的高精度图像,研究人员将之称为“笔触级”还原,意为能够看清画中每一根线条的起落。

  托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象泉河畔,兴建于公元996年,是古格王国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逐渐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其中白殿位于今托林寺东北方,建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壁画保存最为完整,面积约320平方米,生动反映了藏传佛教艺术与多民族、跨地域艺术风格相互交融的状况。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刁常宇介绍,数字化考古团队历经6个多月田野调查和室内整理工作,采用浙大自主研发的第四代便携式设备,严格按照大幅面高保真壁画数字化获取系统和多图像三维重建系统及严格的技术路线,克服壁面反光、绘塑空间关系复杂等各种拍摄难点,最终形成全面呈现托林寺白殿现状的高清数字档案。

  这一项工作为藏传佛教研究的深入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材料。在托林寺东壁的一组图像下方,研究者首次通过高精度图像发现了一处因雨水冲刷而字迹不明的重要题记,经辨认后,确定了画像中央主尊为释迦牟尼佛,而周围情节表现的是大迦叶“修头陀行”的事迹。

  这是托林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第六次调查工作,也是迄今最为全面系统的记录保护工作。“高清数字档案的建立意味着,即使未来的一天壁画遭受了不可逆的破坏,也能够根据保存的所有原始信息对壁画进行复原。”李志荣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