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东方木构建筑遗产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考访活动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本次寻访行旅行程图

 

  今天,由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组织的“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行旅”活动正式启动。数十名高校学子、文化志愿者代表以及我市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考访团,将赴我国建筑遗产最为集中的山西省进行为期六天的研学考察。

 

  唐宋时期的建筑在漫长的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唐代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遒劲;辽承唐风而古朴素雅;北宋建筑丰姿卓约,造型华美,色彩宏丽;金续宋韵而放浪形骸。“唐、宋、辽、金数百年间,造就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诸多唐宋辽金建筑遗构,虽各自孑然孤立,却仍然雄姿英发,昭显着一个伟大时代的艺术真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在《宁波保国寺礼赞(2003)》一文中如此认为。

 

  作为宋代木构建筑杰出代表的保国寺,组织此次活动,是一次紧紧围绕学术性、凸显大众传播性的尝试。在考察过程中,考访团将通过实地考访以及专家学者的现场解读,探究中国古建筑特别是保国寺与这些建筑关联的源流,感悟这些建筑遗存曾经的匠心、匠技、匠艺和匠韵,在古建筑文化中汲取中国文化自信的动力。另一方面,考访团将与当地的文保部门一起,对建筑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研究与利用模式进行交流探索。“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公众中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倡导大家来做一名古建遗存的守望者,关爱我们民族的物质与精神家园。”主办方负责人最后对这次活动表达了这样的希望。

 

  据了解,考访团在6天的行程中,将考察调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遗产——南禅寺、被梁思成先生称为“第一国宝”的佛光寺、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塔——应县木塔等十余处在我国建筑史和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具典型性的古代建筑遗构。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协办单位,本报将在文体新闻版开设“匠·东方古建营造寻访行旅”专栏,为读者带来精彩的内容。更多文字和照片请关注宁波日报报网文体新闻部微信公号“甬动潮”。 记者汤丹文 通讯员张璐易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