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复《瓶莲图》
陈道复(1483-1544)明代画家。初名淳,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自小天资颖异,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下笔不凡。他是文徵明的学生,但文徵明每谈到他,总是笑言:“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那么陈道复到底师何人呢?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笔墨、意境、传统。但文徵明的花鸟画偏重于兰、竹,因此如要追溯陈的大写意花卉的渊源,就必须举出“吴门画派”的祖师沈周了。沈周的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他创始运用“写意”——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相对宋、元的写实,显得质朴无华,却又耐人寻味。而陈道复则在此基础上,自出机杼,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画中,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与稍迟于他的徐渭并称“青藤白阳”。
《瓶莲图》纸本,纵156.7厘米,横55.6厘米,墨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一只敦实的瓷瓶,周身描画了飞腾的祥龙,瓶中栽数株莲花,莲叶亭亭如盖,莲花盛开,莲实隐见。花以双勾法勾画,叶则兼用双勾和点垛,叶面用没骨法点垛,而叶背则以双勾画叶茎脉。勾线灵动疏爽,笔意连贯,一气呵成,但起落顿折似草书。不求完全写实,但形象已具。画右下落款:“癸卯夏六月晦作于五湖田舍,时既醉不知其草草也。”癸卯(1543)乃嘉靖二十二年,陈道复六十一岁,为其晚年之精品。
宋代的花鸟画,大致勾勒精到,设色逼真。明初沈周创为小写意,重墨轻色,而陈道复则创为用笔疏简,纯水墨的大写意风格。在他晚年的《墨花册》的尾题中曾言“数年所作,皆游戏水墨,不复以设色为事……”“醉不知其草草”,正是这种“游戏水墨”的最佳状态。而图上的长题,则是激情洋溢的对先师沈周的膜拜:“……前辈风流犹可想,丹青片纸还留。水枯花谢底须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荡扁舟。石田先生尝作瓶莲图,上有此词,调临江仙。今日小子效颦,并追和如右。道复。”他称沈周为“先生”,自称“小子”,他之画此图,追和其词,只是“效颦”而已。
虽然陈道复与徐渭并称,两人都极其成功地将草书笔意融入画中,但两人的绘画风貌,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如果将两人的书法放在一起作比较,就能找到这种区别之所在。历史上将草书分成两大类:大草和小草。大草者,怀素的奔腾纵跃,龙飞凤舞;小草者,王羲之的恭礼揖让,温文尔雅。虽然后人将陈与徐的书法都归之大草,但我们仍可看到陈道复的用笔谨严,点划凝厉,显得萧散闲逸;而徐渭的笔意狂放,墨迹淋漓,点划狼藉,与其人的癫狂相称,我以为谓之“狂草”似更切合。而两人绘画上的区别也就在此。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