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浅绛山水画
黄公望流传作品据说有50幅以上,《天池石壁图》是黄公望浅绛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天池石壁图》绢本设色,纵139.3厘米,横57.2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面左上方有作者行楷书题款三行,曰:“至正元年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钤“黄公望印”朱文印、“一峰道人”朱文印、“黄氏子久”白文印。“至正元年”为1341年,黄公望时年73岁。 图中画的是苏州以西30里吴县境内的天池山胜景。
《天池石壁图》左下三棵巨松高耸,杂树林立,茅屋隐约其间。隔溪一大山拔地而起,层层盘桓向上。至右中,一池四边石壁陡立,桥阁筑于池中,飞瀑泻水,此点题之笔也。
构图繁复,但用以勾画的线条和皴笔则十分简略。大山通体以赭铺底,然后以墨青、墨绿层层烘染出高低、远近之层次。后人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誉。
黄公望的画一般不用浓烈的色彩,也不用大片的泼墨,更少有刚硬的线条。画中圆松用线居多,着墨干枯居多,充分显示出一种明润秀拔、温雅和平以及松散柔和的气氛,体现着丰富的笔墨韵味,不仅表达了画家的主观情趣,更寄托着作者对寄情林泉的向往。在这里画家并不以描摹实景为能事,山川、树石只不过是画家遣兴抒怀的对象,折射出黄公望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淡泊、隐逸的态度,这也充分反映了元代山水画家的倾向。
黄公望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生活坎坷,所绘山水受赵孟頫影响,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笔意尤为简远逸迈。这种绘画风格,也正是黄公望有别于王蒙、倪瓒、吴镇的地方。从黄公望的传世作品中,既可以看到他年少时师从赵孟頫及五代、北宋画家的痕迹,更有着明显的南方画家董源、巨然的风格,淡墨轻岚、云雾迷茫、林木秀润、幽谷空寂。
纵观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从唐末五代达到第一个高峰后,北宋的山水画基本上继承李成、范宽等北方派画风,南宋则流行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水墨刚劲派画风。元代赵孟頫托古改制,主张摒弃南宋,仿效北宋,远法晋唐。黄公望继赵孟頫之后,更多地着意于董源、巨然,水墨纷披、苍率潇洒、境界高旷,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院画陈陈相因的旧习,把董源、巨然一派山水画推向画坛主流地位,开创了一代风貌。元画的特殊面貌使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溢于此卷。清代著名画家恽寿平云:“元人幽秀之笔,如燕舞飞花,揣摩不得。又如美人横波微盼,光彩四射,观者神惊意丧,不知其所以然也。”此话准确地概括了元人的笔墨风格之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