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探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遗址 寻觅早期西王母渊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3日至5日,新疆呼图壁县岩画保护与研究中心举办首届“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西王母起源”实地考察与学术研讨活动,通过考古学、宗教学等研究方法,探索康家石门子岩画是否为早期西王母起源的印证,开展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研究。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北京、新疆、四川等地的近30名相关学者参与。

 

  “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与西王母起源”学术研讨会举办前期,主办方组织专家学者赴岩画遗址开展了实地考察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呼图壁县作为3000年前塞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既拥有“天下第一岩画”之称康家石门子岩画,又拥有独特的丹霞地貌。

 

  康家石门子岩画于1987年被发现,目前共发现可辨认图像292个,其中以人的图像为主,并有少量的动物和工具形象。其中完整人体和部分肢体197个,单独的人头像71个,动物21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中心主任巫新华教授认为,距今3500-3000年的康家石门子岩画曾于春秋战国时期传播到四川西南地区和云贵一带,并直接影响四川凉山盐源县青铜枝形器的出现,而青铜枝形器正是中国西南地区汉魏时期风靡的西王母青铜摇钱树的来源,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女神崇拜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源头。因此,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很有可能是早期西王母文化的起源。

 

  中央民族大学考古系主任、教授肖小勇认为,这是一处独特的岩画遗址,至于她的具体年代有待讨论,特别是早期首次刻画与二次打破刻画时间间隔亦是有待研讨,但毫无疑问,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她的重要价值还未真正开发出来,所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从而充分利用岩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悉,本次活动始终把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的文化价值作为立足点,把与早期西王母的联系作为关键问题,各领域专家运用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以及宗教研究、道家研究等研究方法。展开深入探讨,互抒己见,最终寻觅出天山康家石门子岩画的文化影响,探究西王母起源。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