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物馆举办中国榜书艺术讲座
2017-08-04 13:18:08 来源:杭州日报 已浏览次
8月1日,军旅榜书艺术家陈培明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展区报告厅,做了一场名为《翰墨铸千秋 榜书壮情怀:中国榜书艺术》的讲座。
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早在秦以前,榜书就出现了。历经千年,也依旧较为常见。陈培明,安徽砀山人。1974年入伍,步入中年之后重点研习榜书,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榜书研究会副会长,从军25载,先后在军队和地方多次参加书法作品展览,多次荣获大奖。
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汉高帝未央宫前殿成,命萧何题额……此署书之始也。”汉丞相萧何是第一位运用榜书艺术装饰帝王宫殿的书家,而据《泰山》《琅邪》《峄山》《会稽》刻石和文献记载,第一位书写榜书的书家应是秦丞相李斯。
榜书之宗当选《泰山经石峪》,又名《泰山佛说金刚经》,摩崖石刻,北齐天保间刻,刻于山东泰山斗母宫东此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泰山经石峪》无撰书人姓名,多有一些不常见的俗字,其中“万”“无”二字,竟与现行通用的简化字相同。这对于研究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
陈培明认为:“榜书,是高大上的书法。榜书是公共艺术,雄伟的建筑物和豪华的门额配上一块或一副巨制榜书招牌或匾额,蓬荜增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与观赏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激起无限的遐想,在灵魂的深处留下深刻永久的记忆。”在说完榜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后,陈培明讲解写榜书有“五从六难”:一是从学习范本的取向上,“榜书当以六朝为法”;二是从学习次序上,应先习“数寸者”,后习“尺外者”,即从小及大;三是从微观技术上,作榜书,尤其是“尺外者”,执笔方式亦与小字不同;四是从创作工具、材质上,康有为认为“笔豪当选极长至二寸外软美如意者,方能适用”,“纸必当用泾县”;五是从超大字的创作方式上,陈培明也认同康有为提出的做法,崇尚北碑。说到六难,陈培明认为学习榜书,难在用笔、结构、墨法、章法、意境和统一。
此外,陈培明就“执笔”“用笔”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希望榜书书写者在书写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同时,书写的过程中,要凝神静气,进行作品的巧妙构思。当构思完成后,果断下笔,务必做到一气呵成。另外,他还就榜书所需“文房四宝”做了说明。
讲座之后,陈培明对有关榜书基本知识和观众做了现场交流,并介绍了《陈培明榜书作品集》,书中作品均与他的经历有关,都辅以照片、文字等描述。
在现场展示榜书创作后,陈培明说,榜书的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他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坚持学习。在讲座过程中,他多次引用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对沙孟海先生的敬意。同时,他认为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实习生 方安然 记者 陈友望)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