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明代古祠堂接受修复将现原貌 拥有400多年历史
▲看那木头雕花柱子,至今仍依稀感受到几百年前的文化特色。
▲施工人员现场研究修缮方案。
位于南宁市七星路一巷、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祠堂——宗圣源祠由于年久失修,变得残败不堪,成为危房。近日,这座古祠堂开始修缮。在几个月后,这个南宁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传统建筑将重新焕发出它的独特魅力。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七星路一巷35号看到,在漫长岁月的侵蚀下,宗圣源祠满目疮痍,只剩下残垣断壁。工人正在清理屋内的杂草、垃圾和破损的砖瓦等杂物。屋内3棵紧贴着墙壁生长,足有四五层楼高的大榕树,已经被工人们砍下来;一些腐蚀严重的木梁和木柱,被拆下放在旁边的空地上,剩余的木柱还撑在原地;施工方在木柱上打上了数字标记,一些损伤严重的标上了“拆”字,一些还能够使用的则标上“修”的字样。工人们工作井井有条。
由于修缮古建筑物必须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使用原材料来保持文物的原状不仅要坚固,还要恢复古建筑物原来的样子,工程非常困难。此次修复工作将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宗圣源祠腐朽的木构件,以及屋顶塌毁、漏雨、瓦件碎裂,墙砖风化、酥碱和墙体塌毁、倾斜、酥松、开裂等病害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让建筑物保持健康的状态。
另外,门楼南北次间增砌的隔墙、南山墙北面局部将被改造为石墙砖面,地面将改造为水泥砂浆地面和石砖地面,一些墙面会改造为水泥砂浆墙面,尽量恢复建筑物原有的外观风貌。同时注意清理疏通天井内的排水系统,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为保留建筑物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施工方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的规定,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所有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证明确实有效且对文物古迹不会造成损害。
面对如此大的工程,相关方面制定了怎样的措施来落实修缮事宜,并确保这座祠堂得到更好的保护呢?
青秀区文化馆馆长彭志伟告诉记者,青秀区政府及城区文化部门曾多次就宗圣源祠的情况开展协调会,讨论解决方案。由于宗圣源祠是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方案必须提交市一级部门审批、同意,而且,文物的维修需要有资质的公司来设计,这些工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对修复完善的宗圣源祠,馆里将和使用方古城大队、曾氏族人共同签订保护条例,完成共同维护文物工作的约定。条例中规定,不允许将修复完成的宗圣源祠以餐厅经营等方式来进行商业运营,明确使用方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
青秀区文化馆将安排专职的文物巡查员,每个星期到宗圣源祠进行定期巡查,监督文物的使用情况,希望更好地保护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祠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