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座土墩墓保护引话题 谁为3000年土墩墓加“护身符”
图为现场发掘出土的印纹陶器
考古队清理发现现场
位于句容与金坛交界处的茅山,是全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一座道教名山。在金坛薛埠镇,一面是265省道沿线土墩墓考古获重大发现,一面是常合高速公路金坛段连接线工程沿线16座土墩墓保护悬而未决,有一处已遭施工机械碾轧,这让考古专家忧心忡忡。
“江苏文化常被称作吴韵汉风,而江南土墩墓是吴文化现存最重要的遗存,是江苏文化的根脉之一。茅山周边有几百座土墩墓,是江南土墩墓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但是它们不止一次遭到工程建设的威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呼吁,“如何为这些3000年前的文物加上一道‘护身符’,亟需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
一座土墩里已发掘出14座墓葬
昨天上午,在位于薛埠镇265省道建设工地边,考古人员正冒着高温炙烤,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土台上忙碌着。这里原本是一座高近4米的土墩,直径超过30米,目前已经清理了2米多深,七八座墓葬朝着墓中心呈环形排列,墓葬中摆放着灰色或黑色的印纹陶罐、陶鼎、陶瓿,以及盘、碗、盅、尊等原始瓷器,还有绿松石玦(一种有缺口的环状装饰物)和石制纺轮。
考古现场负责人曹军告诉记者,265省道沿线共发掘了8座土墩墓,调集了南博、淮安、常州、镇江和徐州等机构和地区的考古人员进行发掘,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南博负责的这座土墩,“古人营建时先在中心埋下去一位死者,之后在它的周边向着中心埋葬其他死者,有时还不止埋葬一层,这样历时上百年,最终形成一个大土墩,而死者很有可能属于同一家族。这座墓我们已经发掘了两层,共14座墓葬,中心墓葬尚待发掘,期待会有更大的发现。”
这次发掘也刷新了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认识。以前学术界认为江南吴人去世后平地起墓,不用葬具,但是在南博发掘的土墩墓内,不仅发现了竖穴土坑墓,还发现了3座带有棺椁的墓葬,“虽然木材已腐朽成泥,但是土色仍然清晰可辨,棺木的大小正好可以容纳一个人,陶器等随葬品都放在棺椁周边。”林留根告诉记者,“埋葬时坟包也不是做成馒头形,而是做成一个长条的土垄,这是以前很少有的发现。”
16座土墩墓将何去何从
就在离265省道考古点1公里远的井头村,考古队员花纯强昨天与施工队进行了交涉,原因是常合高速公路茅山互通至金坛滨湖新城连接线要修便道,碾轧了一座土墩墓,幸好只是封土被铲了一层,没有伤及墩内墓葬。
“我们5月份就提交了调查报告,对沿线的16处土墩墓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和说明,6月20日省文物局发函给金坛交通产业集团公司,要求更改道路规划,对土墩墓进行原址保护,实在无法避让,则要在施工前进行抢救性发掘。”林留根告诉记者,“结果我们没收到任何回复,施工机械却开始进场了。”
考古队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这次如果不是花纯强在巡视中意外发现工程便道开始施工,并主动联系建设方,那么土墩墓周边施工会不会破坏文物就很难说。此前265省道建设中,一座高架桥下的3座土墩墓便在文物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到了破坏,考古点附近的17座土墩墓也是考古队强硬交涉才未被用作取土。
那么这16座土墩墓将何去何从?记者致电金坛区交通局,一位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曾要求施工队进场时对可能是土墩墓的地点进行保护,出现碾轧应该是施工人员的疏忽,昨天该局已经邀请南博考古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了指导。目前工程改线比较困难,该局将与省文物局进行对接,商讨保护及考古发掘事宜,在考古发掘完成之前,不会在涉及土墩墓范围内施工。
考古先行有没有更好办法
这16座土墩墓可谓有惊无险,但是它也暴露了文化遗产保护缺少事前约束的问题。
按现行做法,工程建设方要先向文物部门申请考古勘探,文物部门出具调查报告后,再和建设方洽谈考古时间和考古经费,一方面周期很长,另一方面如果建设方消极拖延,考古工作就难以开展,而工程一旦开工,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的矛盾就会变得激烈。
那么,有没有双赢的办法呢?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案例:
镇江的做法是政府设立一笔每年500万元的专门经费,土地出让前考古部门即可进场勘探,随后再由专家论证会决定地块能否出让;南京市在工程建设时考古勘探和考古经费可以按照国家标准向政府申请,避免了直接向开发商讨价还价;而成都、广州等地的做法是对每一个建设工程提取一定比例的文物保护备用金,用于全市的地下文物保护。这些做法都可以使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中,保证在工程开工前,考古工作就得以提前开展。
对于茅山周边的土墩墓保护,贺云翱说,“我们可不可以通过制度建设落实考古先行,为这几百座土墩墓加上一道‘护身符’?如果可以,那么这将是我省文物保护迈出的一大步。”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