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家赵怀玉:别有风裁 独推识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谷书 清 赵怀玉

 

  赵怀玉(1747—1823),字映川(或印川),又字亿孙(或亿生),号味辛,还曾自称“馝柯居士”“舣舟亭长”“棲园”“小聚沙庵主人”等,晚号收庵居士,“毗陵七子”之一,江苏常州府武进县人。乾隆四十五年南巡召试得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嘉庆五年十二月选山东青州府海防同知,嘉庆七年二月署登州知府,五月调任兖州知府。嘉庆八年丁父忧归,遂不复出。赵怀玉书法别具特色,《皇清书史》云其“书法雅健,体兼苏米”;赵怀玉书论更别具手眼,《皇清书史》所引可见一斑。

 

  赵怀玉极有识见,时人多为之叹服,清代文学家杨芳灿云:“伟长在应刘之例,别有风裁;巨源居嵇阮之间,独推识度。”此乃杨芳灿为赵怀玉文集作序时所言,可见其对赵怀玉识见之推重;浙派诗家吴锡麒为赵怀玉文集作序亦云:“惟能包并宙合,牢笼今古,不必游极区陬,而终嶐之势积于方寸焉;不待胸罗委宛,而意度之显俨乎神明焉。”对赵怀玉学有根柢、意度过人深表叹赏。乾嘉著名学人洪亮吉对此亦屡有提及,如:“赵上舍怀玉风情爽朗,善持清议,每一论出,人咸服其精识。”再如:“赵生之交岁逾十,持论英英辈难及。”以上略举数例,可证赵怀玉识见得时流之认同。

 

  《皇清书史》所引赵怀玉书论,则可见赵怀玉作为书家之卓识。本书引赵怀玉诗文有二十几处,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引赵怀玉之记载,主要是用赵怀玉《亦有生斋集》中相关诗文,确定某人在书法上的擅长,如戴尧恒,“常州人,赵怀玉弟子,工小楷”;李华国,字懋德,牂牁人,赵怀玉赠诗云“工篆法”;吴苏桥,歙人,“善书,精篆籀”;杨炜,“善书,临池无倦”;崔龙见,“五岁能作擘窠大字”;李芳梅,“王文、李书,为世所推重,必传无疑”。诸如此类,于中可见因赵怀玉之论,后人得以知晓其人善书,否则,中有仕宦不达、功名无成者,势将尘封于历史之中,不为人知。

 

  一种是引赵怀玉之论,由此可见清代若干书家成就所在。如刘跃云,赵怀玉曰:“公书不名一家而有天趣。”龚显祖,赵怀玉曰:“工书,初法率更,晚入宋四家之室,偶橅古迹,可以乱真。”此皆片玉碎金,而其人书法之精妙处,遂由此显,真不刊之论。

 

  还有一种情况,是赵怀玉书论中尤见卓识者,在于论书时,能点出其人渊源所在,如评刘墉父子之书:“今世争重刘石庵先生书,不知其先文正公亦以书雄一代。石庵先生自松雪入手,文正则神似松雪,学固有自来也。”于中可见,世人但知重刘墉之书,而赵怀玉却指出其父刘统勋之书,亦足以称雄一代,且点出刘氏父子书法与赵孟頫之渊源,发人所未见,实为知者之言。再如评刘星炜,“真行整秀,如层台缓步,高谢尘俗。余少时颇爱之,然先生谦让未遑,每有所书,宁使亲串子弟为之,不自涉笔,故当时亦未敢叩其所习何书,及得此碑,乃与先生书无毫发不似,亟取装之,知前辈临池,无论显晦,必宗一家也。”由上不仅可知刘星炜书法特点,还可见出书法之道,“必宗一家”,此对学书茫然无所归者,不啻一帖清醒之剂,足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皇清书史》所引赵怀玉书论,非其全豹,然由此已可一窥赵怀玉书学修养之深。当代书法史对于赵怀玉之书论,已有一定程度的重视,然综合研究,尚有开掘空间。

 

  (作者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