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观音山摩崖石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史载,宁陕县泰山乡观音山莲花禅寺旧址前有唐代摩崖石刻(见图)。其摩崖高1.13米,宽0.9米,阴刻楷书,字径约10×10厘米,唐武德八年刻石。

 

  录摩崖石刻文:

 

  “唐武德八年住山沙门

 

  真觉大士记:

 

  勅赐山田周五百里,

 

  永充香火。”

 

  唐高祖李渊武德八年(625),住山沙门,住山,即为一山(寺院)之住持。其语意与“山主”相同;系以“一山之主人”之意转指一山之住持。盖于禅宗典籍中或禅林中,“山”多为寺院之代称;沙门,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啰磨拏、室啰磨拏、沙迦懑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行,勤行趣涅槃也。”什曰:佛法及外道,泛出家者皆名沙门。

 

  真觉大士,即释真觉,生卒年月不详,隋唐之际高僧,陕西安康人。北周建德四年(575)出家为沙门,精研般若,隋开皇初,居长安报国寺,尝赴左仆射高颎(jiǒng)府讲法,甚得器识。开皇十九年(599),文帝后独孤氏,排斥高颎,诬其议论朝政,并殃及沙门真觉,乃除名去京,遂入终南山中,隐于观音山莲花寺修行。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契胡人尔朱敞出为金州刺史,时炀帝勅往名山“召诸隐逸,以裨王化。”尔朱敞延致至州,尊号“真觉大士”,礼之甚恭。高祖拜禅,唐室鼎立,高祖(李渊)拜尔朱敞为金州总管,并于武德八年(625)勅赐真觉大士观音山“山田周五百里,永充香火”。“山田周五百里”,周(围)其实是概称,就是指人眼见的范围。摩崖上说周五百里,其实并不是实际就那么大,而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周五百里”的面积相当于陕西半个省了。我认为可能是“五百亩山田”永充该寺庙的香火费用。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