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69 所属地区 甘肃·酒泉·敦煌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甘肃省敦煌市 申报日期 2006

 

  曲子戏是流行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的民间小戏。它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俗曲,清末民初在各地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地方小戏,如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新疆曲子戏、宁夏曲子戏等。曲子戏的唱腔属联腔体,由众多的曲牌连缀而成,在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秦腔、眉户的艺术成分。其演出形式有舞台演出和地摊坐唱两种,其中舞台演出俗称“彩唱”,有文武场和服装道具,道白用当地方言,表演要求旦角扭得欢,走得漂,舞蹈轻盈活泼,形象生动,丑角则需幽默诙谐,滑稽伶俐。地摊坐唱俗称清唱,不受演出场地的限制,不需服装道具,只要唱者嗓子好、唱调准、曲调多、板路稳就可以入座献唱。曲子戏剧目题材广泛,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

 

  作为敦煌地区民间一度繁荣的地方戏曲,敦煌曲子戏已经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至今逢年过节,民间仍有小规模演出。有研究表明,尽管在内容上有所演变,并增加了民间新创作和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已经形成自己风格的敦煌曲子戏中,仍保留有敦煌遗书中的曲子词和曲调,这使敦煌文化的余脉在民间得到了延续。

 

  曲子戏以民间业余演出为主,专业演出团体很少。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曲子戏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现已濒临失传。为保护和弘扬曲子戏,扩大影响,有关方面采取了举办曲子戏艺人培训班、邀请老艺人集中发掘、整理、传授曲子戏剧目和录音、录制剧目等多种措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在此基础上,仍需巩固现有成果,将抢救、保护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