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工艺 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黑陶文化发生于五千年前人类文明初期的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及沿海等地区。黑陶文化的延续时间约有500年,而后便中断了其发展史,再未见遗存的痕迹,直至公元1928年,这个断代五千年之久的神秘文化才得以破土问世。

 

  黑陶的现身,一举震惊世界考古界,其作为真正的本土陶文化,展现了华夏民族辉煌的陶瓷文化史,反映了时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结构,被赞为人类文明史上的明珠、中华国粹文化。

 

  黑陶工艺在胶州市李哥庄镇冷家庄村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那里的制陶产业最早要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永乐二年,受生计所困,久居云南的叶氏子孙自南向北迁徙,行进到大沽河岸边的冷家庄村时,在村东北发现了适宜制陶的陶土,便在冷家庄村定居繁衍。当时,叶氏族人中家家户户都是制陶的好把式,制作的陶盘、陶碗、水罐等做工精巧,颇受欢迎,明清时还曾把叶家窑陶器作为贡品。

 

  黑陶制作需要:起土、碾泥、揉土、上林、成形,不过五六分钟,一个陶罐坯就成型了。拉坯完成后,还要经过整理、晾晒、润水、烧制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下来,至少要30天。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纯手工完成,一环都不能出差错。

 

  叶广德是冷家庄叶氏黑陶第四代传人,他从20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制陶工艺,目前是全村唯一一个还坚守在这一行当里的人了。他用50年如一日的坚守,默默地传承着这门手艺,并且反复钻研祖传工艺,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仿制出了“蛋壳陶”,这一国宝级文物。如今,叶广德带领冷家庄村将黑陶工艺重新拾起来,让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黑陶的历史和文化。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