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压千年古桥”让我们反思什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桥,一个全国文保单位与世界文化遗产,被某款新车相中为试驾场所,公然将汽车驶到古桥上拍照秀型(详见7月13日《绍兴晚报》)。这座被蹂躏的千年古桥就是绍兴广宁桥,被无知行为伤到心痛的是广大绍兴市民。

 

  为了炫耀新车的爬坡功能,把试驾车驶上全国文保单位,老桥新车,创意不错,只是当事人心中还有没有公德底线与法律意识?广宁桥边“全国文保单位”的石碑很醒目,显然是明知故犯,或者说敢于任性出位挑战公序良俗,挑战文保法规。目前,公安与文保部门均已介入调查,违法者必将得到应有的惩处。

 

  把试驾车压到千年古桥上,文保部门称这在绍兴还是第一次。确实,这样的奇葩之事并不多见,毕竟尺度太大,除了无知无耻,还有对文物保护的蔑视以及对人文历史缺少必要的敬畏。然而,在现实中,除了车压古桥之外,一些小尺度的奇葩之事并不鲜见,譬如乱涂乱画、刻字留念,以及形形式式的故意损坏行为。前些天,有网友曝光一对母女游客在长城砖墙上刻下女儿心仪的大学校名,这样刻字许愿的方式引起了公众批评,但长城已经添上新伤。

 

  无论是车压古桥,还是字刻长城,都引出了一个话题,即如何更好地依法保护那些围墙以外的文保单位。绍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2500年的建城史让水乡越地留下许多文化遗珍,有些进了馆藏,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有些则散落在城乡各地,经历风吹雨打之余还得防止人为的损坏,就像广宁桥被车辆碾压那样,虽是首次,却也不能保证是最后一次,各种奇葩行为未必因为舆论的关注与放大而就此住手。所以,面对那些无知无畏者,面对那些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的群体,我们是否应该考虑通过技术手段或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力度,而不仅仅是树一块石碑提醒自律,刚性管理的有效跟进才是硬道理。

 

  如果没有市民意外发现并拍照投诉,广宁桥碾压者完全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如果没有媒体的关注报道,文保单位未必会发现如此劣迹。但是,我们不能总寄望于市民的怒拍与媒体的曝光,我们更应该立于文物保护群防机制的建立,以及惩处机制的落实。桥边安装监控是一个办法,设立举报奖也是一种方法,落实文保监管责任制更可以成为一种尝试,对车压古桥的奇葩之事,我们应该从中反思些什么,补起非馆藏文物的保护短板。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