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为镜——读内乡县衙楹联有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河南省内乡县衙的县丞衙大门上有这样一幅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言简意赅,读来让人三思。

 

  游览内乡县衙,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些耐人寻味的匾联、楹联。我们看到,在内乡县衙的各主要建筑物门前,都有一方形体、色彩、字体各异的匾额或者一幅楹联,匾匾有意,联联有味,有的意境深远,有的引人联想,有的发人深思,每一幅都能让人驻足赏阅,思衬良久。如大门的楹联:“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说的是,为官一任,要爱民勤政,造福一方,重任在肩就如同一柱顶天一样,自然能使自己在政坛上站稳脚跟。在大堂的门柱上有这样一幅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说得也是,官来自于民,有民才有官,官何能欺人负民呢。与二堂相对的屏门上方有一幅“天理、国法、人情”的匾联,引起我们良久的深思,据说这是曾任知县章炳焘在任时题写的匾额,久而久之,竟成为知县办案的纲领,可见这区区六个字的份量有多重。

 

  在刑钱夫子院的楹联写道:“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幅楹联,告诉我们,为官从政,不要夸夸其谈,重要的是要时时反省自身,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一事当先,要有全局观念,以人民的利益、国家利益为重。

 

  尤其在三堂门前的楹联可说是内乡县衙楹联的精华,读来使人寻味颇深,楹联曰:“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联语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之深,这种视官位得失举足轻重,把自己看作为百姓一等,时时想到为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在旧时官僚亦是难能可贵,即使时之今日,也当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据考证,此联为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九年间所撰写的对联。据说,在内乡县衙从元大德八年(1304)建立到1911年清王朝覆灭的607年间,任职的县官有200余人,其中循良著绩者有之,平庸无作为者有之,贪官污吏者也有之,但属高以永、章炳焘两位最受百姓推崇和怀念,章炳焘在内乡任职九年,政绩突出,建树颇多,当他在它处丢掉官职后,寓居开封,竟因生活困难,几乎穷困潦倒,曾偕女儿回到阔别十余年的内筹款度日,内乡百姓纷纷解囊相助,令章炳焘老泪纵横,女儿连跪而谢。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思古抚今,感受颇多,虽然这些匾额和楹联是封建时代的产物,但其深刻的内涵,简明的哲理,足以警示后人。由此想到,不管历历代代,不管未来久远,不管官位轻重,只要能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