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瓷皇后” 绝世瑰宝珐琅彩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珐琅彩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釉上彩,为釉上彩之冠。珐琅彩瓷是清康熙朝中晚期时,将西洋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的一个的创举。

 

  “清三代”珐琅彩瓷制作十分考究,除预制的上等精细素瓷在景德镇御窑厂按宫廷出样的烧制外,其余的工艺全部在宫廷内务府造办处进行,雍正六年起始有自制珐琅彩料。“清三代”珐琅瓷均由宫廷画师彩绘,极费工时,兼之其成本极高,产量不多,多为小件器。珐琅彩瓷制成后全部由皇家垄断,概不外传。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是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作底,在底色上加绘纹饰,再经炉火烧制而成。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

 

  清初这种铜胎画珐琅技法传入我国,把西洋的珐琅料绘于瓷胎上,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珐琅彩瓷最突出的特点是绘画的是什么颜色,施彩虽较薄,但看起来却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画面层次鲜明,色彩瑰丽,精美异常。

 

  康熙的珐琅彩尚处于初创阶段。珐琅彩料全靠进口,烧成后色彩凝重,没有玻璃质光泽,底釉釉面有极细冰裂纹。器形多为碗、盘、杯等小件圆器;装饰图案大都是在红、黄、蓝、粉等各种色地上彩绘上牡丹、月季、莲花、菊花等,色地彩绘是康熙珐琅彩的特色。雍正时的珐琅彩制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工艺更为精细。雍正珐琅彩少量为色地,更多的为白地上绘画。纹饰取材广泛,采用绘画形式并配以诗句和印章,和中国画相似。绘入的名家书画作品有“四王”的山水,恽南田、邹一桂的花鸟,仇英、费晓楼的人物等,加上当时在珐琅彩瓷上作画的都是名匠高手,如雍正时的唐岱、戴恒、汤振基、贺金昆、宋洁、张琦、邝丽南、潭荣等,这对提高陶瓷装饰艺术的水平,无疑起着积极作用。乾隆时的珐琅彩瓷白地和色地彩绘两者兼有,也有珐琅彩与青花或其他色釉相结合的装饰。题材较前大为丰富,除继续沿用花、鸟、山水外,人物大量出现,如婴戏、西洋人物等。其中西洋仕女为乾隆珐琅彩瓷装饰的典型,具有西方油画的立体效果,典雅细腻。这种西洋风格的珐琅彩又称“洋彩”。

 

  珐琅彩瓷由于纯系宫中御用瓷,所以一直秘藏宫中,又由于烧造成本昂贵,据统计目前国内外传世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数量不过几百件,而且绝大部分在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仅有极少部分流散到国外。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