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酝酿“数字甘肃石窟” 满足民众多元文化需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月19日,记者 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透露,2017年,甘肃将结合“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数字敦煌”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将文物数字化应用领域向“数字甘肃石窟”拓展。

 

  2017年甘肃省文物局长会议19日在兰州举行。马玉萍说,今年将研究制定甘肃“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物价值挖掘创新、文物数字化展示利用、智慧博物馆建设等工作,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发数字化、网络化文物展示和社会教育课程,满足民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马玉萍表示,从2017年起,国家文物局将陆续启动实施一系列涉及文物保护利用和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国”字号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为甘肃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各地文博系统在配合做好事关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同时,不断提升全省文物工作整体水平。

 

  据了解,今年涉及甘肃的“国”字号重点工程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国家记忆”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收官、“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长征——“红色记忆”工程和长城保护计划等。

 

  文物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马玉萍说,今年甘肃将紧密围绕“国”字号重点工程,大力促进全省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这其中,“加强共治共享能力建设”是一大亮点。马玉萍说,甘肃将坚持文化遗产社会共治、公众共享的原则,推动文物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密切民众与文物工作的情感联系。力争在社会力量认领认养古建筑、捐资助修文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投入文物保护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