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展出近10年经修复保护后精品文物130余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尊佛像吸引参观者。 刘新 摄

 

  新疆首次展示近10年文物修复保护后精品文物130余件。7月18日,《指尖旋舞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新疆博物馆开幕。

 

  当天,馆内展出了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且经修复保护后的精品文物130余件,通过图片与实物对比、文字介绍、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述它们在文物修复人员手中“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据悉,此次展出的文物来自新疆各地,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深闺”,包括壁画、纺织品、金属器、文书等,融合了观赏性、知识性、参与性、研究性及教育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天,馆内展出了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且经修复保护后的精品文物130余件 刘新 摄

 

  此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首次将文物修复工作室“搬进”展览,让广大参观市民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文物修复保护的过程。

 

  马叶桢是新疆博物馆纺织品组文物修护人员,当天,她和同事现场给前来参观的市民展示了纺织品修复工作。据她介绍,新疆出土的纺织品非常多,且材质丰富,色泽鲜艳。“大多数人不知道纺织品是怎么修复的,通过现场展示,告诉大家文物从出土到展览,其实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新疆博物馆副馆长刘炜介绍,此次展览凝结了近10年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成果,不单是文物保护技术提升方面的展示,更多的是幕后文物修复的展示。“展览一直持续至10月30日,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让人们了解文物保护的艰辛,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疆博物馆首次将文物修复工作室“搬进”展览,让广大参观市民直观地了解和认识文物修复保护的过程。 刘新 摄

 

  据悉,新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为文物保存提供了先天优势,出土的有机质文物数量在中国首屈一指。近年来,通过合作交流、科学研究与项目执行,新疆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80余项,修复文物多达3000余件。

 

  新疆文物局副局长李军说,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化融汇之地,所保存文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所凝聚的“艺”涵和传承的文化精髓都阐释了新疆自古与祖国始终历史相沿、人文相关、根脉相连。

 

  据了解,新疆文物修复成果展是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舞蹈节的5项社会活动之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