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件意大利陶器珍品跨越重洋展示西方陶艺发展史
2000多年前,中国瓷器作为中世纪欧洲顶尖的奢侈品,随着古代“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2000多年后,沿着今天的“一带一路”,141件意大利精品陶器跨越重洋来到辽宁省博物馆,将西方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轨迹展示给中国观众。
本次展览撷取了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藏精品陶器141件,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是世界著名的陶瓷专业博物馆和重要的陶瓷研究圣地,博物馆内藏品丰富,尤以收藏马约里卡陶瓷而闻名遐迩。马约里卡是意大利锡釉陶的统称,这种锡釉陶器色彩斑斓,描绘的图案花样包括故事、植物、动物或风格奇异的阿拉伯图案及纹章图案等。
步入展厅,仿佛开启了一场极富浪漫气息的陶器之旅。在晶莹剔透的玻璃展柜中,一件件色彩斑斓、做工精细的陶瓷艺术品上,千年马约里卡的陶艺故事缓缓展开。展品中,一件名为《折磨人的农牧神的脸》的蓝彩白釉陶器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
据专家介绍,1947年夏天起毕加索开始探索陶艺,他把不同的形状和纹饰交替整合,并在绘画中融入黏土雕塑手法,创作出近乎幻觉的效果。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受希腊艺术和古典艺术的影响,也和神话故事有关,并同时使用洞窟壁画工艺,因此兼有前哥伦布时期艺术风格。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中国和意大利同为世界文明古国,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自马可·波罗整理《东方见闻录》(即《马可·波罗游记》)开始,作为中世纪欧洲顶尖的奢侈品——中国瓷器,随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刺激了当地大量能工巧匠尝试仿制。11世纪后,随着海上贸易逐步扩大,特别是15至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中意两国的交往日趋频繁,来自中国的瓷器对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至18世纪,在东风西渐影响下的马约里卡陶瓷艺术和工艺中经常模仿中国明代瓷器,马约里卡无论从花鸟、动物等装饰题材,还是勾勒渲染的装饰方式,都明显借鉴了中国万历青花的装饰技法。公元16世纪20年代,一些意大利陶工迁居荷兰,开始了荷兰的锡釉陶生产,并以仿制中国宜兴陶器为主。
马宝杰说,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意大利陶瓷的历史渊源及其丰富的文化架构,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和博物馆间的合作续写了新的篇章。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在欣赏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之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