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丝路帆影”影像图片在宁波庆安会馆首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9日至9月9日,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宝德中国古船研究所承办的“丝路帆影·源自英国皇家格林威治的影像图片”在宁波庆安会馆展出。

 

  20世纪30年代,英国海军中校大卫·沃特斯 (David Walters 1911-2012)在中国服役。期间,他拍摄了700多张中国传统船只和造船工艺的照片,捕捉了船上人家的日常生活。同时他用绘画和日记细腻记录了当时中国海事发展的状况,并向当地手艺人定做了船只模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卫·沃特斯成为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副馆长,他将自己收藏的摄影、水彩画、日记和模型捐赠给该博物馆。此次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展出的250多张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即来自于大卫·沃特斯先生的收藏,真实还原了上世纪30年代中国沿海一带船、人与港口的融合共生。据悉,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发现最多最完整的反映中国近代航海的影像资料。

 

  据介绍,为提升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影响力,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于去年11月联合天津、上海、广州、香港等地海事博物馆与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协商,商定于今年7月联合举办《丝路帆影·源自英国皇家格林威治的影像图片首展》巡展。6月,在英国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举行了该展览首发式,皇家格林威治博物馆总馆长凯文·福斯特(Kevin Fewster)对中国巡展寄予厚望,认为这是促进中英在海事文化交流的积极开端。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馆长黄浙苏赴英国伦敦参加了展览开幕仪式,并与英方签署展览协议。巡回展览于7月首发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庆安会馆),明年3月将登陆广州博物馆,随后在中国其他城市展出。

 

  两个月的展出期间,展览主题与庆安会馆的主题陈列密切相关,互为补充,融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且有丰富的博物馆外墙展览广告、展览引导、大殿互动、穿越通道、主展厅、互动休闲区等环节,努力为宁波市民奉上一场关于船与海洋、与文化的视觉盛宴。(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