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发现新宁铁路“古董”铁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从江门市新会区文广新局获悉,该局调查人员近日在该区司前镇汇湾村内发现中国首条民办铁路——新宁铁路的部分铁轨。据村民反映,在司前镇汇湾村村内,除了这条因更楼拆毁而留下的铁轨外,还能在多座更楼、桥梁上看到铁轨。目前,被拆下的铁轨已运回新会区博物馆安放保管。


  昔日铁轨散落村内

 

  近日,新会区文广新局领导到司前镇三益汇湾村进行公共文化设施调研时,发现疑似铁轨的东西,立即指示区文广新局文物股及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实地勘查。调查人员到场勘察,随后走访村民了解铁轨出土情况和历史来源信息。

 

  据村民反映,汇湾村有多座更楼、桥梁,民国期间是村民在大泽镇掘取铁轨建设的。村内除了这条因更楼拆毁而留下的铁轨外,在多座更楼、桥梁上还能看到铁轨。随后调查人员逐一察看并做详细记录。

 

  事后,调查人员翻阅新宁铁路史料看到,1938年,为抗战新会、台山两县政府受令彻底破坏新宁铁路,由沿线十里之内的居民分段拆毁,车头、车厢、铁轨拆毁掩藏,路基被掘烂,枕木则作为拆铁路的居民酬劳。从此,盛极一时的新宁铁路不复存在。

 

  经查阅,发现史料记载的铁轨样式、用料、尺寸与本次发现的数条铁轨基本一致;且乐龙里更楼石刻匾额上留有“民国卅七年(1948)”字样,因此,推断司前镇汇湾村发现的铁轨是新宁铁路的部分铁轨。

 

  目前,被拆下的铁轨在司前镇委镇政府以及三益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已运回新会区博物馆安放保管。

 

  见证日本侵华历史

 

  据新会区文广新局介绍,新宁铁路又名宁阳铁路,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台山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1909年通车,是位于台山、新会和蓬江境内的一条铁路。此路是继潮汕铁路之后,中国第二条商办铁路、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它从筹备、设计、修建、经营到管理,均由中国人独力完成。筹建之时,陈宜禧向美国华侨集资,曾是华侨在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事业。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新宁铁路便成为日军空袭的目标,10月15日下午1时30分,日军派出飞机10架次空袭牛湾渡口,渡江铁船被炸沉;10月20日,又派飞机4架轰炸会城火车站。铁路受到严重破坏,只能分段行驶有轨汽车。1937年11月15日至1938年1月,日寇飞机对新宁铁路进行了几十次野蛮轰炸,许多重要设施被炸毁。

 

  “之前,我们在新会区牛湾镇和罗坑镇也发现不少新宁铁路散落的铁轨以及铁钉,还有不少用铁轨建的房屋。当时铁轨也算是比较特殊的物资,所以当地居民拿到后会用在建筑上,尤其是更楼、炮楼上。”新会区博物馆副馆长林文斌向南都记者介绍。

 

  1939年2月14日,新宁铁路公司正式结束并遣散员工。一个月之后,江门沦陷。铁路沿线共值3000万港元的设备大多遭到日军洗劫,或散失于民间。到了1942年 ,国 民 政 府 仅 收 集 到33782条铁轨用来修建黔桂铁路。至今,新宁铁路尚存北街站和会城站两处遗址。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小档案


  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

 

  新宁铁路又名宁阳铁路,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台山旅美华侨陈宜禧主持建造,1909年通车,是位于台山、新会和蓬江境内的一条铁路。此铁路是继潮汕铁路之后,中国第二条商办铁路、全国最长的侨办民营铁路、中国第一条民办铁路。它从筹备、设计、修建、经营到管理,均由中国人独力完成。筹建之时,陈宜禧向美国华侨集资,曾是华侨在中国最成功的投资事业。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