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世界遗产应超越“金牌思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牌思维”会为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带来负担     黄 卓  绘

 

  年年关注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居然觉出了体育赛事般的“火药味”。“中国遗产总数有望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有20小时,中国和意大利并列第一。”部分媒体的言论略显激动。直到鼓浪屿和可可西里双双当选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仍比意大利少1项时,有人甚至遗憾地感叹:中国成了“千年老二”。

 

  1987年至今,我国共有52处遗产地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遗产大国。各地政府和民众都渴望申遗成功,这本身当然是件好事。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评选中取得好成绩,有着巨大的教育和激励效果。在一定历史阶段,逐年庞大的世界遗产队伍,更可谓是我国“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乃至国际地位上升的象征之一。

 

  然而,30年过去,时代已不同,一些人的遗产观却未能及时升级。过于注重榜单排名,可能会导致人们渐渐忽略遗产本身。长此以往,不同遗产各具特点的文明内涵将会淡化,遗产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将越来越轻飘。

 

  中国体育正努力超越“金牌思维”,人们不再过度迷恋“世界第一”,而是越来越懂得欣赏体育本身,越来越能坦然地为对手鼓掌。对待世界遗产也当如此,我国申遗成功与否,不应成为唯一的关注点和兴奋点。这不仅需要各地方官员树立起正确的遗产政绩观,还需引导大众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遗产文明观。世界遗产的属性之一是为全人类所共有。无论哪国遗产,都值得给予超越国界的关注和尊重。在这个多元文明的世界,不仅有鼓浪屿、可可西里,也有希伯伦老城、蔻玛尼文化景观;不仅有申遗成功的喜悦,也有遗产因战争等人祸而消失或濒临消亡……让世界遗产和申遗回归本来面目,令其社会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凸显,将为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注入更多内涵。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