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调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1―5―13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保定市 申报日期 2007

 

  老调起源于冀中白洋淀周围农村花会中的俗曲(河西调)。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当地高腔和说唱艺术的影响,约于清道、咸丰年间已具戏曲雏型。

 

  该剧种的剧目内容,多是描写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的传奇故事,如《山海关》、《铁冠图》、《杨家将》等。因此早期老调行当以生、净为主。而生、净两行又是不分腔,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老调形成以后,一直与以生、旦为主的丝弦班合班演出,艺人也兼唱两种声腔,群众称之为老调丝弦班。河北梆子兴起后,对老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在伴奏乐器上,吸收了梆子的大板胡和枣木梆子,故又称老调梆子。清光绪以前,老调没有固定班社,授芤演出主要靠农村子弟会或玩艺会,艺人也多是半职业性质,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因此,早期老调的发展比较缓慢。从清光绪年间至抗日战争之前,是老调较为发达的时期。光绪初年,班社日益增多,首先出现了韩大仓班、高老寿班,以后出现了小莲花班、周福才班、杠子红班等二十多个班社,同时涌现出二十多位较有成就的艺人。此外,在广大农村还有不少临时性组织。光绪十六年(1890),老调名人韩大仓带领老调班进入北京,演出于天桥广兴园。这一时期,老调的演出地域,北到张家口、天津、沈阳、哈尔滨等地,南到石家庄、邢台、安阳等地。 著名艺人周福才吸收和借鉴了昆曲、京剧、河北梆子、西河大鼓的优长,创造出一套新的老生唱腔,改变了原来生净不分腔的唱法;在乐器伴奏上使用了苏器,改变了原来基本上是从高腔班搬过来的伴奏场面,后又将大板胡改为小板胡。同时,他还向一些通音律、爱戏文的贡生、秀才等请教,请其释词、改句、正音,促进了老调艺术的全面发展,成了承前启后的杰出代表。自此,老调形成东西两路。以周福才为代表的东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东北部,以演出《调冠》、《临潼山》等文老生戏为主,注重唱功和做功,质朴抒情,善于刻画人物;以萧宽玉(杠子红)为代表的西路老调,经常活动于保定地区西南部,以演《下河东》、《太平城》等文武老生戏见长,注重靠架和武打,唱腔挺拔,动作豪放。 老调属梆子声腔,常用的板式有头板、二板、三板、哭板等。文场伴奏乐器以胡板为主;武场与河北梆子同。 目前,河北省的老调专业剧团有保定地区老调剧团和阜平、安国老调剧团。保定、廊坊、石家庄、衡水等地区有业余老调剧团。 代表剧目有《调寇》、《潘杨讼》、《忠烈千秋》、《杨金花夺印》等,也演过《母女俩》、《红灯记》等现代戏。 《忠烈千秋》根据老调传统剧目《砸宫门》重新编剧。写北仁宗时,忠良呼延丕显被权奸庞文父女所害,十几年后,呼门遗孤呼延庆偷偷上坟祭祖,被奸党察觉。为救忠良遗孤,佘太君被法场问斩,王延龄金殿触柱而死,老寇准亦遭贬。包拯冒死闯宫砸殿,力逼宋仁宗赦免了呼、杨两家。在王延龄灵堂上,庞文欲反,大宋忠臣良将趁机除掉了权奸。 该剧为保定地区老调剧团排演,为久演不衰的代表剧目。 《调寇》故事见《杨家将演义》第二十回。写宋太宗命西台御史刘鼎审问潘洪。刘受潘洪之女潘妃之贿,被八王锏打死,乃调请霞谷县令寇准进京复审。八王警告寇准要以前任御史之死为戒。寇准上任,潘妃行贿,寇遂怀潘妃礼单去见八王。八王让其放胆去审,并许以吏部天官之职。 此剧唱做并重,保定地区老调剧团有藏本。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