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寓调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1―5―23 所属地区 河北·保定·定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保定定兴县 申报日期 2007

 

  贤寓调是碰板调的变体,起源于光绪34年(公元1908年),产生于保定市定兴县县城西南25公里处的贤寓村。据传贤寓村产生贤寓调前曾有花会十几道,其中村北头有落子会,村东头有小车会、旱船会、南乐会等。村中有两个戏楼,也分东头北头,村两头的人就形成了竞争的状态。1908年春节落子会登台演出有故事情节的戏,有《借女吊孝》、《王定保借当》等,加上板胡、笛子、笙,很动听,有了戏的迹象,村东头也相继排演了《王定保借当》《打狗劝夫》等剧目登台演出。此村又文风盛行,很多人能作曲谱,并自编自演、排节目,逐渐形成极具地方色彩的小剧种贤寓调,当地还获得了“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贤寓”之美称。

 

  贤寓调演出剧目有《血泪仇》、《早婚害》、《过光景》、《桃花庵》、《法门寺》、《李三娘打水》、《王定保借当》、《莲花庵》、《小女婿》、《回龙传》、《金镯玉杯记》等。贤寓调以唱功、表演、念白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文乐有京胡、板胡、乐琴、二胡、笛子、唢呐各二套,武乐有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各三套。

 

  贤寓调主要自编自导自演,根据现实生活寓教于乐,通俗易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表演形象化,农村生活气息很浓,内容多为宣传尊老爱幼、美德情操、遵纪守法、惩恶扬善等。

 

  “七七事变”后,贤寓调停演,1942年-1945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贤寓调剧团由上级文艺工作者带领,以《血泪仇》为主配合抗日,去战地慰问演出,在定兴县、易县、徐水、涞水等县,曾多次受到县委表扬,并赠锦旗一面,由当时的县长乔前亲自授予。解放后,贤寓调宣传新婚姻法演出《小女婿》、《刘巧儿》、《早婚害》等十几出戏,60年代后,贤寓调和京剧两个剧种同时演出至今。

 

  贤寓调目前演出队伍越来越少,演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经济状况不景气,面临失传。第三代传人年龄偏高,有心无力,年轻人不愿学,传承困难,贤寓调濒临绝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