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大会呼吁重视遗产保护提升社会责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12日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闭幕。大会呼吁加强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和保护意识。

 

  大会主席、克拉科夫国际文化中心创始人亚采克·普赫拉在闭幕式上致辞说,本次大会通过的235项决议,将有助于落实《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他呼吁与会代表尊重公约,尽力完成使命,为在列的世界遗产提供最佳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大会发言时强调,保护文物是关键,尤其是在冲突地区。推进文物保护也是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

 

  大会期间举行的青年论坛发表声明,呼吁国际社会重视遗产保护,携手保护历史文物,关心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届大会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73处,包括814处文化遗产、224处自然遗产以及35处自然文化双遗产,遍布世界167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2处。

 

  对于可可西里和鼓浪屿成功申遗,与会中国代表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多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和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国际认可。在收获成绩和荣誉的同时,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中国将继续做好世界遗产的培育、申报和保护管理,利用好、传承好世界遗产。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说,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已进入新阶段。未来中国应该更积极地参与全球遗产治理,动员包括高校学者在内的各方力量,加大原汁原味保护力度和高水平展示力度,进一步推动国际合作。

 

  本届大会上,安哥拉和厄立特里亚的2处遗产首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大会专门就受到武装冲突、自然灾害等侵害和威胁的世界遗产项目进行了审议,撤销了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格鲁吉亚、埃塞俄比亚和科特迪瓦的3处遗产;奥地利维也纳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巴勒斯坦古迹、约旦河西岸的千年古镇希伯伦老城同时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世界濒危遗产名录。

 

  与会专家们认为,波兰重建华沙古城的经验有助于叙利亚重建遭战火损毁的阿勒颇。阿勒颇老城于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届世界遗产大会2日晚在克拉科夫开幕,为期11天。与会代表对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团结所有力量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关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例会,每年召开一次,首届大会1977年在法国巴黎举行。大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核、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