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堂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遗产编号 ⅳ―8 所属地区 重庆·巫山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巫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踩堂戏是流行于巫山县域邓家土家族乡、三溪乡的一种地方戏,普遍具有俚俗的民间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大多由世代耕耘、土生土长的“下里巴人”自编自创,极富泥土气息和山野风情特色。
踩堂戏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唐朝竹枝词时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踩堂戏传由皮影戏和“三步戏”演化而成,由于演员不多,饰景、道具比较简单,伴奏乐器主要有弦乐、打击乐和吹奏乐。踩堂戏继承了民间娱乐活动通俗易懂、诙谐风趣的传统风格。许多剧目多是嘻闹性质的生活小品,其夸张幽默适度,矛盾冲突得体。
踩堂戏的闹台锣鼓音乐,热烈奔放,密集的鼓点与锣钹紧密相扣,小锣的板眼敲击,梆子的密集配合,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性,欢快热烈。踩堂戏分生、旦、丑等行当,并有其固定的曲牌,如旦角唱腔倒板,音乐朴实、采用羽调式主和弦音加下属音组成,三度五度进行较多,每句的尾音带有下滑,而间奏采用商调式,形成唱腔与间奏在调式上的对比,增加不稳定感,直到最后一句唱腔落在商调式的主音上结束;而主角的音乐则采用一句一对比的手法,商调式和?盏魇浇惶娉鱿郑?间奏和唱腔调式统一,增强其调式的稳定。丑角的唱腔风趣幽默,七度的大跳与装饰音形成它独特的风格。
巫山踩堂戏民间团队组织在文革期间完全遭到破坏,当时踩堂戏的民间演出活动也完全消失。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或年迈体衰,不能再从事演出活动,因而踩堂戏的传承后继无人。巫山踩堂戏的传唱基本上都是靠上辈口传心授,有剧无本的现象十分普遍,极少数的手抄本也残缺不全,致使踩堂戏面临衰亡消失,巫山踩堂戏濒临灭绝失传。
因 此,巫山踩堂戏急需得到有效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以进一步弘扬、发展、振兴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