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三角戏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18 所属地区 福建·南平·邵武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福建省南平市 申报日期 2006

 

  流行于闽北邵武、光泽、建宁、泰宁等县市。因其初始仅由生、旦、丑三个角色并用邵武方言演唱而得名,在邵武民间又称“三脚班”。据考,闽北三角戏与江西、浙江农村流行的采茶戏、睦剧等民间小戏有渊源关系。邵武三角戏因独具地方特色而深受群众欢迎,业余剧团遍布农村。60年代后期曾一度衰败, 80年代以来,重新活跃,并改进提高,扩展为生、旦、净、末、丑而行当齐全。近年,邵武民俗馆组织农村业余团队进城演出。闽北三角戏传统剧目不多,内容多反映农村生活和家庭故事,剧中人物多为乡间夫妻、兄妹,本戏有《白扇记》、《大采桑》、《凤凰山》等,小戏有一百多折,主要剧目有《看花》、《雇长工》、《双劝夫》、《卖花线》、《菜刀记》、《怀胜记》、《补缸》、《放牛》、《磨豆腐》、《送郎衣》、《纺棉纱》、《下南京》、《鸣凤进店》、《补背搭》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