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
2017-07-11 11:29:27 作者:王离湘 来源:腾讯·大燕网 已浏览次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围绕新区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这一重要论述,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历史担当,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自信。河北省文化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奋发作为,真抓实干,推动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河北省文化文物系统把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与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与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445”的基本思路更加明确。
——增强“四个意识”:一是增强政治意识。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头脑,旗帜鲜明地拥护这一重大决策,满怀热情地投入这一生动实践,真抓实干地推进这一伟大工程。二是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服从中央部署、服从大局需要、服从省委省政府安排,同心同德、同力同行,做好新区规划建设大文章。三是增强核心意识。把规划建设好雄安新区,作为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实际行动,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全力以赴做好文化文物工作。四是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看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强大合力。
——履行“四项职责”:一是以文化引领风尚。把“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作为根本遵循,坚持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深化文化生态主题实践,引领时代风尚。二是以文化教育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注在文艺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三是以文化服务社会。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以文化推动发展。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顺应“文化+”、“+文化”发展新趋势,以“文化+”激活产业新形态,提升经济效益,以“+文化”注入丰厚文化内涵,提升社会效益,在“两个效益”的统一中,推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展示区”。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新实践印证新理念。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必须保持历史耐心,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建设。
二、勇于担当推动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开局起步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引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遵循“445”的基本工作思路,河北省文化文物系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雄安新区文化文物事业实现了“七个到位”的良好开局。
——责任落实到位。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把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作为新的“责任田”和“主阵地”,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在省级层面,成立河北省文化厅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各分管同志各司其职,文化文物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按照业务对口原则,分别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的牵头单位和第一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管、不落空。
——沟通对接到位。把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重大引擎,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实施“联合作战”。一方面,加强与上级文化文物部门的沟通争取,河北省文化文物部门多次赴京,主动对接,加强汇报,上级部门领导同志亲自调度,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以联席座谈、定期协商、重点研讨等形式,加强与京、津文化文物部门的协作。目前,己分别就谋划建设国际一流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美术馆、专业剧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立外商独资经纪机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等事项,提出了合作或争取意向,得到积极回应。
——调研调查到位。由省级文化部门统一部署,安排专业力量深入新区三县,就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力求摸清新区文化“家底”;全面启动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开展非遗抢救性记录,建立新区非遗档案和数据库,加强非遗资源创新性利用,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新区城镇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置,争取将非遗保护规划建议纳入新区总体规划布局;部署开展对新区3县、29个乡镇、557个村的文物与考古调查,全面摸清不可移动文物的规模数量、分布区域、总体数据和保存现状,建立文物遗存地理信息坐标系统,近期将完成对中期发展区200平方公里的考古田野调查。
——科学论证到位。围绕新区历史文化挖掘和文化遗产保护,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河北省文联联合主办专题座谈会,分别邀请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联有关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社科院等部分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针对新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宋辽明清白洋淀历史文化、新区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保护等内容,进行广泛研讨论证;坚持“强强联合、协同作战”,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等10余家考古科研单位,通过现场会商、专题研讨等形式,对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作出科学论证和调度。
——规划编制到位。根据中央决策部署精神,在前期深度调研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完成《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利用规划纲要(草案)》,近期将正式出台;结合新区文物遗址类遗存数量多、埋藏较深、时代跨度大等特点,编制完成“一个方案、两个计划”,即:《雄安新区文物调查与考古勘探工作方案》《河北雄安新区考古调查计划》和《河北容城南阳遗址2017年度考古工作计划》,其中,两个计划已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
——科技勘察到位。加大新区文化文物工作的科技投入,特别是在文物考古、资源调查、古建及遗址修复等方面,综合采用地理信息、现代测绘、航拍遥感、数字考古等技术手段,加强对文物资源的科技勘察,推进雄安新区文物考古资料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数字化水平。
——基础工作到位。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先后召开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动员会、现场推进会,全面部署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目前,己完成对安新县山西村明塔、陈调元庄园、安州古城墙等重点文物遗存的初步调研,容城南阳遗址调查勘探、战国燕南长城调查、黑龙口燕长城环境整治已全面展开,安新古城墙临时支护方案编制完成。
——队伍保障到位。以文化文物部门专业队伍为基础,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形成推动新区文化文物工作的精干力量。建立省级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机构统一协调、保定市牵头抓总、新区三县具体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保护工作机制,先期组织非遗普查小分队深入新区各县各乡镇各村逐一开展田野调查;搭建“3组9队1站”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队伍,分别成立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工作组和专家组,组建5支考古调查队、1支地面文物调查队、1支近现代革命文物调查队、1支战国燕南长城文物调查队,谋划建立1支水下文物调查队,启用运行雄安新区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站。
三、知行合一推动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是做好新区文化文物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最大的“知”。下一步,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知行合一,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大力度,努力推动雄安新区文化文物工作取得扎实进展。
——加强文化顶层设计。文化顶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层次高度。要坚持统筹谋划新区生产、生活、生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进一步加强文化顶层设计,既要牢固树立“以天为则、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学理念,又要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开放包容思维;不仅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资源整合,还要积极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文化成果,充分发挥文化的链接和纽带作用,在顶层设计上赋予雄安新区文化内涵与文化活力。
——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对雄安新区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做好文物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文物安全。加强融合整合,在摸清新区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实现文物保护规划与新区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集中收集反映新区历史和新区建设工作的实物资料,做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性工作。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建设“智慧城市”、增强新区吸引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提升新区文化魅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具有重要作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结合地域特点,既注重城市布局结构,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留足空间,又要实现与环境相协调,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还要注重服务设施均等化,保证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要加强互联网等新技术利用,更好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双轮驱动,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智慧、现代新区。
——丰富文化创新业态。创新驱动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基点,是文化产业的主题,也是符合雄安新区未来发展需求、承载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最佳选择。要用好当地文化资源,依托当地文化禀赋,结合区域文化、历史传承、时代要求,强化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实验新路径、创造新模式、重塑新动力,推动文化创新成果在新区实现转化,引领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文化新业态,打造雄安文化品牌,形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探索改革发展新模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驱动引领文化发展,在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实现新转变、新提升。着眼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文化领域“放管服”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综合运用“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合作模式,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科学性。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