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收藏话铡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展出过一把清代犀角雕狮子形铡刀。整器长15.5厘米,刀架用犀角制成,利用犀角的天然弧度,巧妙将铡刀镶嵌其中(见图)。从材料到制作,皆极精美,不论造型设计还是雕饰工艺,都展示出了很高的技术含量,除了实用功能,平时也可以摆放在几案上,作为宫廷器物宣示皇家的威仪。很多人看了以后的第一反应,都说没想到铡刀竟然也能成为文物藏品。

 

  铡刀在古代,是很普及的工具。其中有一部分铡刀,在功能使用及形态制作上,有着特殊的要求。如药店,需把各种中药材切成碎粒,以便于煎煮,银号也经常要把金银锭切开以方便支付找补,还有香料铺出售名贵香料,也要用铡刀分割。这些特殊使用形态下的铡刀,体积较小,材质也更为讲究,除了实用性的考量,还经常兼有展示主人财富地位的隐形功能。故在使用设计及观赏性方面,更注重审美内涵,不但追求经久耐用,还经常借形寓意、或谐音寓意,把一些吉祥富贵的生活理想托旨于器物中,由此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社会性。而这,也是一部分铡刀能够进入收藏领域的原因。

 

  铡刀的形态,是把刀片前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有方便握持的刀把,可以上下开合,利用杠杆原理,更省力地把物体切开。所以一切设计,都须建立在符合力学基本原则上。铡刀的底板要求坚固结实,常采用上等木料制作,中间剜空成槽,令刀片落下时不伤锋刃。刀片多用硬度高的精钢打造,刃短而阔,背厚,谨严稳重,具有较高的强度及一定的韧性,不易断折。刀柄为用力之端,即“力点”,常用绳带缠绕,加大摩擦,或者带有环形护手,单手即可轻松操控。各种设计,都是为了更省力更方便的长时间使用,颇能反映各时期的锻造工艺及力学运用水平。

 

  还有一些铡刀带有法器性质,已经脱离了实用性,成为了避邪消灾的护符。铡刀在古代,也是官府斩人的刑具,被认为代表着正义,正气凛然,能够镇宅驱凶,鬼不敢近。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铡刀也被一些人家作为镇宅避邪的装饰品。那些尺寸上被刻意缩小了的铡刀,形态华丽、工艺精美、材质昂贵,成为宅院里的重要守护元素,构成了大家氏族的森严门风。

 

  当前在文物市场上,被作为藏品出售的铡刀很难见到。由于铡刀的工具属性,令其在使用及传承的过程中得不到保护,造成了存世量少、珍品更少的现状。相比其他的热门藏品,铡刀也几乎不被人关注。但是,随着现代人对于文化生活的重构,各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古物件,也正陆续进入玩家的收藏视野。如果能在平日寻宝的过程中,发掘到一两件有收藏价值的古铡刀,就很有可能在不远的未来,获得优厚的回报。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