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班演艺_非物质文化遗产_传统戏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江西·上饶·玉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传统戏剧

 

  申报人/单位 上饶市玉山县 申报日期 2006

 

  玉山县怀玉乡位于道教圣地三清山下,怀玉山既是道、佛、儒教活动频繁的名山,更是戏剧演艺活动的重要区域,“玉山班”演艺的诞生地,也是赣剧重要源头之一。

 

  怀玉山乡锦溪村村民爱好戏剧演艺活动,至今还保留玉山班演艺的活动模式。锦溪村素称“赣剧之乡”,因平日祭祀活动繁多,渐渐形成各种班社,统称为“玉山班”,即玉山戏班。

 

  “玉山班”艺术是一种综合诗、歌、舞来表现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表演程式,由“剧目语言”、“曲牌演技”、“乐器道具”、“服饰守旧”四大部分组成。

 

  剧目语言古时因“社戏、道戏、寿戏、年戏”的需求,又多在“春社、秋社、大年和寿诞”期间演出,其剧目均为特定环境而设;舞台语是青一色的怀玉山官话;曲牌与剧目多达300余种(首)。乐器分文场武场,二合班只有武场(即打击乐器),三合班内为常用的民族乐器;道具原指道士用具(如云帚),今指一切舞台用器,服饰原指道帽道袍,后因人物不同而变异。守旧(今布景),旧时的舞台美术。

 

  “玉山班”演艺源于唐、宋宗教活动,宋代有以演艺为生的玉邑道士腔班社“过场”(流动)演出,元代“赛神”已发展到“兢台(唱对台戏)”,明代道士班演唱的神话戏剧,情节生动曲折,声腔悦耳,使玉山班演艺开始走向兴盛。清代最为鼎盛。全县有四十多班,演艺活动遍布全国,开创了“无玉不成班,高腔布天下”之盛况。建国后,“玉山班”被组建成省赣剧团。潘凤霞、祝月仙、陈尤红、卓福生等玉山班要员成了省赣剧团的中坚力量。潘凤霞还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玉山班演艺具有原生态古戏班浓厚的地方特色,有戏剧活化石之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